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32378551
条形码:978753237855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Glass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精)》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古代玻璃情况(外形、艺术、制造工艺和化学成分)。
作者简介 干福熹,1933年出生于杭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9年获苏联科学院化学副博士。1960年-1964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材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64年-1977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6年-1984年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84年-1992年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目前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他还是国际玻璃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OSA)和国际光电仪器和工程学会(SPIE)会员,国际《非晶态固体》和国际《现代光学》杂志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及应用光学》杂志、国际《玻璃化学和物理》杂志和国际《光学材料》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光学和激光材料、非晶态物质结构和性质,特别是玻璃的光学和光谱性质的研究。近来年,他着重从事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光通信和光存储等功能材料的光学、磁光和电光性质的研究。他是我国第一批光学和无机材料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重大科研成果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等等;在内外刊物上发表300全篇论文,出版了《光学玻璃》等6篇专著。目前他任中国科学院光盘联合实验室主任,此外还担任了国家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玻璃研究概况
第二章 玻璃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第一节 晶态和非晶态物质,宝石(玉)和玻璃
第二节 玻璃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玻璃的析晶和分相
第四节 玻璃的着色
第三章 玻璃的科技考古和分析技术
第一节 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
第二节 古代玻璃的显微结构分析
第四章 西方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文明时代的玻璃(3500B.C.-1000B.C.)
第二节 古典文明时代的玻璃(1000B.C.-500A.D.)
第三节 中世纪时代的玻璃(500A.D.-1500A.D.)
第四节 文艺复兴及17-19世纪的玻璃(1500A.D.-1890A.D.)
第五章 东方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印度地区的玻璃
第二节 日本的玻璃
第三节 朝鲜半岛的玻璃
第四节 中亚地区的玻璃
第五节 东南亚地区的玻璃
第六章 中国古代玻璃的史料
第一节 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
第二节 古代玻璃中西交流的史料
第三节 中国古代玻璃制造的史料
第七章 先秦和汉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技术
第一节 人们对玻璃的认识
第二节 罗马玻璃的考古发现
第三节 萨珊玻璃的考古发现
第四节 印度玻璃珠随佛教的传入
第五节 新疆地区发现的西方玻璃
第六节 中国自制的玻璃
第九章 隋、唐、宋时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一节 隋、唐时期古代玻璃
第二节 宋、辽、金时期古代玻璃
第十章 元、明、清时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一章 中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二章 中国南方和西南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瓷釉技术的发展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演变及制造技术的起源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玻璃——古代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的见证
附录一 中国古代玻璃出土文物简编
附录二 中国古代玻璃物品的化学成分汇编
附录三 世界主要收藏古代玻璃的博物馆和展览室
……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