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02197348
条形码:97873021973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内容简介 《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之一。药物剂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经简单加工制成的膏丹丸散为第一时期;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为第二时期;缓释、控释给药系统为第三时期;靶向给药系统为第四时期;自动释药系统为第五时期。尽管如此,第二时期的剂型仍是目前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剂型,但它不断与第三、第四、第五时期的新剂型、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新内容的给药系统。编者以经典的第二时期的剂型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结合项目工程设计案例,阐述药物制剂的生产原理和工程设计技术,同时穿插介绍现代新剂型、新技术的特点。
《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制药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和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 固体制剂生产与工程技术
第1章 固体制剂生产
1.1 原/辅料的前处理
1.1.1 制剂口服给药后的体内吸收
1.1.2 粉碎技术与设备
1.1.3 筛分技术与设备
1.2 混合与制粒
1.2.1 混合技术与操作
1.2.2 制粒技术与操作
1.3 干燥
1.3.1 干燥过程及计算
1.3.2 干燥技术与操作
1.4 片剂生产
1.4.1 片剂的分类和质量
1.4.2 压片技术与操作
1.5 包衣
1.5.1 包衣材料和包衣片质量
1.5.2 包衣技术与设备
1.6 微丸剂生产
1.6.1 微丸的定义和分类
1.6.2 制丸技术与设备
1.7 胶囊剂生产
1.7.1 软胶囊剂生产技术与设备
1.7.2 硬胶囊剂生产技术与设备
1.8 固体制剂包装
1.8.1 包装材料
1.8.2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2章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
2.1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2.1.1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
2.1.2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2.1.3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2.2 丸剂车间工艺设计
2.2.1 丸剂生产工艺流程
2.2.2 丸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2.2.3 丸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下篇 液体灭菌制剂生产与工程技术
第3章 液体灭菌制剂生产
3.1 制药用水生产
3.1.1 制药用水及选用原则
3.1.2 纯化水生产技术及设备
3.1.3 注射用水生产技术与设备
3.1.4 后续处理单元设备
3.2 药液配制和精制
3.2.1 药液的配制
3.2.2 精制的技术和设备
3.2.3 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3.3 药液灌装和封口
3.3.1 容器预处理技术与设备
3.3.2 安瓿灌封技术与设备
3.3.3 灌封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灭菌和质检
3.4.1 灭菌技术和设备
3.4.2 质检技术和设备
3.5 注射剂包装
3.5.1 开盒机
3.5.2 安瓿印字机
3.5.3 贴标签机
3.5.4 其他
3.6 其他类型注射剂生产
3.6.1 混悬性注射剂
3.6.2 乳剂型注射剂
3.7 粉针剂生产
3.7.1 容器预处理技术与设备
3.7.2 粉针剂生产技术与设备
3.7.3 西林瓶轧盖
3.7.4 西林瓶贴签.装盒
3.8 输液剂生产
3.8.1 输液剂生产工艺
3.8.2 输液剂生产技术和设备
第4章 液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
4.1 小容量注射剂(针剂)车间工艺设计
4.1.1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
4.1.2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4.1.3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4.2 无菌粉针分装车间工艺设计
4.2.1 无菌粉针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
4.2.2 无菌粉针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4.2.3 无菌粉针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4.3 冻干粉针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
4.3.1 冻干粉针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
4.3.2 冻干粉针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4.3.3 冻干粉针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4.4 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
4.4.1 大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
4.4.2 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4.4.3 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4.5 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
4.5.1 口服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4.5.2 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要点
4.5.3 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
序言 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自1997年正式设置以来,工程硕士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为我国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国防军工部门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其中绝大部分人员已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4月的统计数据,全国工程硕士的培养已从1998年的9所院校10个领域发展到2009年的223所院校40个领域,年招生5万余人,目前在学20万余人,累计获得工程硕士学位者15万余人。与此同时,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也由1998年的2所学校发展到2008年的22所学校,在这期间,各校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全国制药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的积极工作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大中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工程硕士教育规模,进一步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启动了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核心教材建设工程。2007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首次推荐的两本教材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核心教材,《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是其中的一本。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协作组组长单位,围绕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工程硕士教育起步早,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积累工作。作为制药工程领域核心课程之一的课程教材,作者结合长期教学、工厂实践、工程设计一线工作的经验,以药物制剂生产工艺为主线,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重点阐述药物制剂生产和技术,拓宽了工程实践的内容,更适合于工程硕士的教育。全书共两篇。上篇第1章介绍固体制剂的生产,第2章介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下篇第3章介绍液体灭菌制剂的生产,第4章介绍液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
教材编著过程中得到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杨军高级工程师的大力帮助,作者深表感谢。同时感谢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制药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和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上篇 固体制剂生产与工程技术
第1章 固体制剂生产
1.2 混合与制粒
对于固体制剂的生产操作来说物料的混合度、流动性、充填性显得非常重要,如粉碎、过筛、混合是保证药物的含量均匀度的主要单元过程,几乎所有的固体制剂生产都要经历。固体物料良好的流动性、充填性可以保证产品的准确剂量,制粒或助流剂的加入是改善流动性、充填性的主要措施之一。制(造)粒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主要工艺流程之一,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湿法制粒为常用且有效的制粒法,由混合、制湿粒及颗粒干燥三部分组成,其中混合和制湿粒有时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干法制粒采用大片法和滚压法,主要通过机械压力使混合均匀的处方压制成片剂或薄片,再通过制粒机整粒得到较为均匀的颗粒,适用于对湿、热敏感药物的处理。制粒前对物料要进行混合处理,以减少物料组分间的非均一性。
1.2.1 混合技术与操作
混合是一个减少组分非均匀性的过程。混合过程结束,得到混合物。因此混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结合形成的状态,这些组分相互间并无固定的比例,混杂在一起的组分是以分离的形式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