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30247329/9787030247322
条形码:978703024732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技术与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
内容简介 《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是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长期以来在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工程应用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阐述了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中带孔玻璃板、金属连接件和支承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承载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内容。其中主要介绍了通过实体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点支式单层、中空和夹胶玻璃板面外受弯与面内受剪、金属连接件的承载性能、柔性支承结构体系(包括单层索网)的承载性能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大多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可供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幕墙体系科研和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王元清,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秘书长,中国钢结构教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致力于钢结构及建筑幕墙相关领域研究,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多项纵向课题及50多项横向课题,参加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国家大剧院、武汉证券大厦、北京南站、江西吉安白鹭大桥、天津蚌埠桥和慈海桥、新加坡植物园展览温室等重大工程的科研和设计工作。在外文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二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60余篇和ISTP收录50余篇),已培养5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钢结构设计规范》等4部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修编,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4项。
石永久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致力于钢结构及建筑幕墙相关领域研究,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多项纵向课题及30多项横向课题。在外文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二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50余篇,已培养4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钢结构设计规范》等4部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修编,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5项。
吴丽丽,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
主要致力于建筑幕墙和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相关领域研究,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5项纵向课题及10多项横向课题。在外文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二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2篇和ISTP收录1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3项。
编辑推荐 《点支式玻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21世纪技术与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
目录
前言
第1章 点支式玻璃建筑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
1.1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组成与特点
1.1.1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组成
1.1.2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特点
1.2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国内外应用
1.2.1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发展简史
1.2.2 点支式玻璃建筑在国外的应用
1.2.3 点支式玻璃建筑在国内的应用
1.3 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应用基础研究
1.3.1 国内外研究简况
1.3.2 需要研究的主要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点支式单层玻璃板的承载性能研究
2.1 带孔玻璃板的孔边破坏强度分析
2.1.1 带孔玻璃板孔边破坏强度的试验研究
2.1.2 带孔玻璃板孔边破坏强度分析
2.1.3 垫圈对受弯玻璃板孔边应力的影响分析
2.2 四点支式矩形单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2.2.1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2.2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2.2.3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力学分析
2.2.4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2.2.5 支座位移对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
2.3 六点支承单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2.3.1 六点支承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
2.3.2 六点支承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2.3.3 六点支承玻璃板受弯承载设计方法
2.3.4 支座位移对六点支承玻璃板受弯承载的影响
2.4 面内剪力对单层玻璃板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2.4.1 面内剪力对单层玻璃板孔边应力的影响
2.4.2 单层玻璃板纯剪下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2.4.3 单层玻璃板弯剪下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点支式中空和夹胶玻璃板的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3.1 点支式中空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3.1.1 中空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3.1.2 中空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3.1.3 中空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3.1.4 中空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3.2 点支式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3.2.1 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3.2.2 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3.2.3 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3.2.4 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3.3 点支式中空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3.3.1 中空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
3.3.2 中空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3.3.3 中空夹层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点支式玻璃建筑金属连接件的承载性能研究
4.1 金属连接件的组成和分类
4.1.1 连接件的组成和分类
4.1.2 金属连接件的材料特性
4.1.3 金属连接件的产品标准
4.2 不锈钢支承件承载性能研究
4.2.1 不锈钢支承件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4.2.2 不锈钢支承件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4.2.3 不锈钢支承件承载性能的力学分析
4.3 不锈钢紧固件承载性能研究
4.3.1 不锈钢紧固件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4.3.2 不锈钢紧固件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4.3.3 不锈钢紧固件承载性能的力学分析
4.4 铸铝支承件承载性能研究
4.4.1 铸铝支承件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4.4.2 铸铝支承件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4.4.3 铸铝支承件的简化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点支式玻璃建筑平面索杆支承体系的承载性能研究
5.1 平面索杆支承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5.1.1 平面索杆支承体系的分类
5.1.2 平面索杆支承体系的受力特点
5.2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静力承载性能研究
5.2.1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静力承载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静力承载的力学分析
5.3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5.3.1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工程设计与分析
5.3.2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预应力控制的试验研究
5.3.3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现场试验研究
5.4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承载性能研究
5.4.1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分析
5.4.2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5.4.3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风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点支式玻璃建筑单层平面索网结构的承载性能研究
6.1 单层平面索网支承体系的工程应用与设计
6.1.1 单层索网体系及其工程应用
6.1.2 单层索网体系的工程设计与分析
6.2 单层平面索网支承体系的静力承载性能研究
6.2.1 单层索网体系静力承载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6.2.2 单层索网体系静力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6.2.3 单层索网体系静力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6.3 单层平面索网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研究
6.3.1 单层索网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3.2 单层索网体系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6.3.3 单层索网结构的非线性自振特性研究
6.4 单层平面索网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
6.4.1 主体结构对单层索网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
6.4.2 单层平面索网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分析
6.4.3 单层平面索网结构的实用抗风设计方法
6.5 单层索网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6.5.1 单层索网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分析
6.5.2 单层索网幕墙地震响应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6.5.3 单层索网与主体结构地震响应的整体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夹持式点支玻璃板的承载性能研究
7.1 夹持式点支玻璃建筑的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
7.1.1 夹持式点支玻璃建筑的技术特点与构造
7.1.2 夹持式点支玻璃建筑的工程应用
7.2 夹持式点支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7.2.1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7.2.2 玻璃板受弯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7.3 面内剪力对夹持式点支玻璃板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7.3.1 单层玻璃板面内受剪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7.3.2 夹板约束边界玻璃板体力作用下面内受剪的有限差分解
7.3.3 单层玻璃板纯剪下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7.3.4 单层玻璃板弯剪下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7.4 夹持式点支玻璃板的设计方法研究
7.4.1 面外受弯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7.4.2 面内抗剪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7.4.3 弯剪共同作用时承载性能的设计方法
7.5 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建筑的承载性能研究
7.5.1 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建筑及其工程应用
7.5.2 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建筑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7.5.3 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建筑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7.5.4 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建筑的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
序言 点支式玻璃建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研究却相对滞后。本书对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涉及这种新型玻璃建筑结构中的带孔玻璃板、金属连接件和支承结构体系承载性能等三个主要方面。
清华大学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是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建筑学院共同成立的跨院系研究所,是校企合作,面向社会,集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由玻璃、金属等材料建造的建筑物方面应用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近年来,随着点支式玻璃建筑的广泛应用,研究所对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玻璃幕墙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书重点总结了研究所在点支式玻璃板基本力学性能研究、金属连接件分析设计理论和支承结构体系的承载性能方面研究成果。
在点支式玻璃板承载性能研究方面,通过实体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四点和多点支承、单层和双层及多层带孔玻璃板面外受弯、面内受剪及弯剪组合的承载性能、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目前工程中常见的沉头式连接、浮头式和夹持式连接玻璃板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使用ANSYS和SAP软件及数值差分法,对模型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分析其影响承载性能的因素。对单层四点支承、六点支承玻璃板,双层中空和夹胶四点支承、三点支承玻璃板,中空夹胶(三层)四点支承玻璃板等上百个试件进行加载破坏试验,分析了它们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内力分布、破坏模式等方面的性能。按照弹性板壳力学建立分析模型,分析中充分考虑点支式玻璃板孔边应力、支承点位置、多层玻璃板等效厚度、温度作用影响等,得到点式支承玻璃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并和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比较得出一致性结论,提出了实用的工程设计方法。
文摘 插图:

第1章点支式玻璃建筑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
1.1点支式玻璃建筑的组成与特点
1.1.1点支式玻璃建筑的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追求建筑物内外空间的流通和融合,要使工作和生活空间能更大限度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们自然会想到更多地利用玻璃透明的特性。近年来,由于玻璃和金属等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玻璃建筑被广泛地应用,使建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筑业一般多采用框式玻璃建筑。随着后工业时代的结束,建筑业孕育产生了点支式玻璃建筑。继有框玻璃之后,近10年来,在玻璃工艺的长足发展下,这种探索有了惊人的进展。建筑师们已经可以将机械加工的精度概念用于设计建筑,这就诱发了建筑点支式玻璃技术的产生。
点支式玻璃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使玻璃这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正在经历一场不同寻常的复兴。玻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是针对外界气候变化的一种遮蔽物,也不只是单纯的建筑装饰手段,而是在作为建筑空间组织的重要元素的同时,也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材料与结构设计结合在一起,使玻璃建筑中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与和谐。
点支式玻璃建筑是指建筑玻璃通过金属连接件(主要由紧固件和支承件组成)与支承结构(由金属结构或玻璃支承组成)连接成整体的一种新型组合式建筑结构形式。这种建筑体系与以往的框式玻璃结构有两个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