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寿,一种“教育强县,普惠人民”的教育春风扑面而来。汉寿县连续4次被评为湖南省高考组考工作无差错县和招飞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局连续2年囊括常德市局全部单项工作奖励,连续4年被评为全县目标管理先进或红旗单位……
面对佳绩,县教育局局长熊跃政如是说:“汉寿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厚爱;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倾情关注与百般呵护;得益于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执著奋斗与无私奉献。是他们为汉寿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对行动而言,思想是车头;相对学校而言,教育局是车头;相对教育而言,县委、县政府是车头。”
2007年底,教育局新一届党委上任,适逢全县“教育强县”动员大会召开,“建设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成为他们的任期目标。新一届党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在“教育强县”的新形势下,过去“追求数量、缺少特色”的办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力促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全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就要走“整体抓规范、重点创示范”的创新发展之路。
首先,该局明确了“领导就是服务”的工作方针,重心下沉到基层学校,着力完善“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联点,考评责任连带”的工作机制,局机关干部每月下到点校不少于2次,每学期到点校听课不少于15节,每年到点校重点解决1-2个难题。
其次,规范行为,践行服务。每月一次的局长办公会重点研究教育教学;每月一次的股室考评工作都要如期进行;遇到教育的重大事项都要实行党委班子民主决策,确保全县教育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再其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面对民办和职业教育,局党委认为,在“经济弱县、教育大县”的现状下,只要是按照国家教育法规办学、扩大全县优质教育资源,不管它是公、是私、姓职、还是姓普,都要不遗余力地支持。这样才能使全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对这一思路,汉寿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汉寿县建设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县委书记谭本仲明确“建成教育强县”是县委10大实事之一,5-10年内实现12年义务教育;县长宋云文提出“提升教育形象,创办满意教育”的方针,每年专题议教,破解发展难题;县委副书记张克武、副县长马志列等领导经常下到学校,走近师生;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深入基层各校调研情况;县局级职能部门对全县教育的大发展也给予支持,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应运而生。“公民互惠、公平竞争、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由此形成。
——“学校如同企业一样,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生长点,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笔者在走访中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县教育局从局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有一种凡事必“落脚”的意识,他们认为,凡事抓“落脚”,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能力。为强化学校的执行力,他们不断建立完善覆盖周全、层次分明的队伍考核和管理机制:
在学校层面,该局完善了县属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和民办学校目标管理制度,对全县学校进行分线督导、考核评级、兑现奖惩;
在校长层面,制订《汉寿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办法,实施乡镇中心学校骨干“三年一聘”和“分线考核”机制,实行“一期一考核、一年一结账,三年一兑现”的运行机制;
在教师层面,该局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奖励办法》,加大教学能力在教师待遇发放、晋职评先时的考核比重,确立“以工作论奖惩、按实绩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保证了全县教学工作的高速运转。
管理上去了,队伍才有活力,形象才能得以树立。有人曾这样说:“过去,工作甩手干;现在,工作跑着干;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县教育局的带领,汉寿的教育必将迎来春色满园。”
——“优秀教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品牌学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改善办学条件、美化育人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是“提升教育形象,创办满意教育”的基础工程。县教育局认为,合格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不是修几栋楼、添几件设备就行了,而是要优化布局调整,提升质量内涵,做好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文章。
4年来,县委、县政府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投入近1亿元,建成合格学校51所,完成校安工程47个;还争取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县一中、县二中、县詹中等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县财政一次性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县中心幼儿园,并从2011年起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公办园、示范园、普惠园建设。全县现有市级示范园5所、县级示范园15所,公办幼儿园6所,普惠性幼儿园5所。此外,该县还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成功地创建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面对教育的快速发展,县教育局没有止步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他们一致认为,“决定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在教师”、“要抓教育均衡,关键在抓师资均衡”。为此,全县开展了“提升教育形象,创办满意教育”的大练兵活动,仅2011年就评选市县级骨干教师249名,派遣83名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推介“典型学校”9所,涌现出一批名优学校、名优校长和名优教师、名优班主任。县一中2009年11月通过了省示范性高中验收,县二中2010年获得了全市同类高中综合办学水平评估第一名,龙池实验中学2011年被评为全市同类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第一名,县五中2011年综合办学水平列全市同类学校第三,县詹中也成为全县初中的窗口学校;南岳路实验学校成为了全省知名的小学……
——“要促均衡、创满意,就要提质量、建文化,做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
汉寿教育人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无论是改善办学条件,还是打造名师工程,都以提供优质教育为目的,都是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为了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只有质量立教,以文化人,均衡教育才有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学以致用、教学比武、同头备课、课题研究”在全县广泛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进了高效课堂;中小学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广泛开展,学校德育和劳动实践活动富有成效;“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建设,浸润着学子的心灵。目前,该县有10多所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陈军堤小学的诗教文化、南岳路实验学校的自主文化、株木山中心学校的制度文化……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拥有了一席之地。全县教育质量逐年攀升。自2008年,全县高考本二上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9、2010、2011年逐年增加,上线率达38%。
面对全县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短暂的喜悦之后,汉寿县教育局党委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又以“心系教育、不忘本色、开拓进取、再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