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时评:高校评职称是另一种行政腐败

发布时间: 2012-05-09 09:06:55 作者: sxsgeass

  湖南高校评职称,被曝出评委开房收钱。被晒出来的评委,马上就被解除了评委资格,但据历年参评的人讲,此人在评委中,口碑还不错,收了钱,如果没评上,马上退款。但其他的评委,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也就是说,事情曝光后,一个颇有商业道德的人被拿下,而比他更差的人,却安然无恙。

  此次被曝光的评职丑闻,属于省属高校的范围,这样的高校评职称,最后一关,是由省里统一组织的评委会把关。一个教师,最后能否评上教授副教授,关键在此一举。所以,不让人来攻关,在当今之世,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在评职称的其他环节,所谓211、985等,具有独立评职权的大学的职称评定,也一样有腐败,每个参评的人,要想拿下职称,不运动一下评委,实在是太难。完全凭实力评上职称的事情,越来越像一个童话了。各种形式的评职腐败,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而已,谁也不比谁干净。

  这样的学术腐败,弥漫在高校各个领域,就评审而言,不仅是评职称如此,评奖、评优、课题评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评审,甚至于院士的评选,都是如此。有评审,就有公关,就有腐败。

  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我们的大学,实际上是一个行政体系。各种所谓的学术评审,不姓学术,而姓权力。湖南省属高校的职称评审,是由省人事厅和教育厅组织的,原则上有专家库,入库专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查,但是,所谓的审查,就是行政权力说了算。入库之后,行政部门所谓的随机抽选,也很不随机,听话就随机上了,不听话,下次就没戏。说评委收钱腐败,难道组织者就不腐败?试问,有哪一级的所谓学术评审,专家敢不按组织者的意思办?如果有个把顶牛的,那么从此之后,此人就从评委中消失了。其实,评委干的,只是组织者做剩的,真的腐败,在真正的权力那里。

  省属高校的评审如此,211、985高校的评审也一样。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之大,简直惊人。就我的亲身经历,我们学院的院长,可以事先决定谁做评委,谁不做,投票前,他的定调,就是决定性的。其间,参评者的学术成果、学术水平,在院长的权力面前,简直微不足道。院长如此,校长,那就更了不得了。翻天覆地,都具有可能性,而且没有评委或者专家敢说半个不字。

  官场的腐败,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人们忘记了,现在的大学,也是另一种官场,所以,有腐败,也是正常的。

读书人网 >教育时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