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年广东玉湖中学高考语文模拟题(附

发布时间: 2012-05-10 10:07:27 作者: sxsgeass

  一、基础知识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机/伺候 丰稔/色厉内荏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B.储存/贮藏 勾当/勾心斗角 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羞赧/赦免 翘楚/翘首以待 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D.船舷/漩涡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腐败总有蛛丝马迹。李启红案给人以启发,要查处贪官,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看看他们的身边人在干些什么,由此肯定会看出点儿端倪。一般来说,贪官周围总会密集着一帮子诸如老婆、孩子、秘书、司机等身边人,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身边人,这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贪官置之度外,铤而走险,把一个个身边人大胆“用”了起来。像李启红这样,“夫妻腐败”、“家族腐败”、“秘书腐败”等酿成的“窝案”很可怕,也很危险.

  A.蛛丝马迹 B.端倪 C.沆瀣一气 D.置之度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张烨负责出一期庆祝国庆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张烨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李解这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有新意,可是他很不自信,一次又一次找老师确认,老师不胜其烦。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______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着的是巍峨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D.③⑥④⑤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 “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 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 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 怿:喜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 又自以功安社稷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 安都再三言之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 明日,于西省赐死

  D.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 僧辩弗之觉也

  E.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何如作临川王时

  7.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分)()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②数招聚文武之士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分)

  三.诗词鉴赏和背诵,共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鱼我所欲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类:必做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重构阅读信仰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选自2010年04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5分)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E.图书品类和数量的增加

  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4分)

  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4分)

  (二)选考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晚宴(献给妇女节的礼物)

  莫纳加德纳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一下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位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橼子——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跳开,并向其他人发出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自制能力,我数三百下——也就是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当他数到“280”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他跳起来把通往走廊的门“砰”地紧紧关上,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刚说得对,少校!”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且慢。”那个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在屋子里呢?”

  女主人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分)

  17.文中两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18.小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男人、女人谁更勇敢的争论,那么你认为究竟是谁更勇敢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马克查普曼掏出手枪指向约翰列侬——这位著名的摇滚乐歌手时,枪上盖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4个月后,里根总统遇刺。罪案现场,警察在凶手小约翰欣克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已被翻得破烂不堪。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陪伴凶手的书,它同样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人。

  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他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

  塞林格1919年元旦出生,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他成名后,深居简出,据说只接受过一个中学生的采访。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的内心世界,却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幽深的洞穴。

  塞林格酷爱写作,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1948年,他的短篇小说《香蕉鱼的好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由此成为让人羡慕的“《纽约客》作家”。此后,他基本只给这家杂志写稿,共发表过14篇作品。

  1950年7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使塞林格一举成名,两个多月内再版了10次。

  此书一出版,就受到年轻人追捧,他们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塞林格也由此成为美国战后一代的代言人。一时间,模仿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一种时尚,风衣和反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

  不朽的著作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霍尔顿只有16岁,很像今天中国的“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小说出版后,评论界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绕道德败坏、虚无主义和过度使用粗鄙语言等焦点展开。

  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评断。时至21世纪,《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然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声名卓著的现代文库(ModemLibrary)也将其纳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各版本累计销量高达6500万册。

  半生隐居者

  塞林格的自娱后来发展到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不久,他买了一块90多英亩带小山的土地,隐居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他住在山顶的一座小屋里,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网上装着警报器。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 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 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

  他还在写作吗?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10多年里他只出过3个中篇和一个短篇,1970年后便不再发表作品。有人认为他一个字也没写;有人说他一直在写,但会像果戈里那样在去世前将手稿付之一炬;也有人说他写了很多作品,将在死后发表。

  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他的余生成了传说。

  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①,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选自《青年文摘-快点》2011年第15期,有删改)

  【注】①墓志铭:文体的一种,内容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9.文章的开篇为什么从美国两大惊天大案写起?(4分)

  20.塞林格“只为自己的快乐而写作”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些内容?(5分)

  21.作者为什么说文末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段话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6分)

  五、语言表达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概括影响“行业巨头”运营的三方面重要因素。(不超过20个字)(6分)

  曾经的行业巨头,对市场需求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2010年6月,拥有10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重组轨道。与这些制造业巨头陨落的原因类似,曾作为互联网贵族的雅虎,亦因近10年在技术和媒体之间频繁摇摆不定,其市值与高峰时相比已跌去近80%。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老牌贵族转型成功亦屡见不鲜。这其中,在2000年出现巨亏10亿美元之后,苹果开始迅速向电子消费娱乐产品转型,完成堪称经典的苹果转型四步曲。

  23.对下面一则公益广告进行评点,不超过30字。(6分)

  双面用,不丢面。(倡导节约用纸广告)

  六.作文题,60分。

  24.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

  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勇于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叙写你或你熟悉的人的故事,可抒发你的体验和感受,可阐述你的观点和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 B

  B项分别读chǔ/zhù、gòu/gōu、háng/hàng。A项分别读sì/cì、rěn、chā/chāi。

  C项分别读nǎn/shè、qiáo、jiàn/jiān。D项分别读xián/xuán、qī/xī、liàng。

  2.D(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应用“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A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B端倪:事情的头绪迹象.C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3.C.【A.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D.结构混乱。“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杂糅。】

  4.A.(A.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排列即可。先是“少林景区”,然后“少林寺方向”,接下来“少林寺的门前”,之后“走进少林寺”,后是“沿着一条甬道往里走”,是“天王殿”,最后“该殿”怎么样)

  5.考查实词。C。解析:衔:怀恨。

  6.考查虚词。C。解析:A因为,介词/认为,动词;B代词,他的/代词,代“何如作临川王时?”这句话;C介词,在;D.哪,哪里/何如,固定结构,怎样

  7.D。解析:①写侯安都拥立世祖,表现其处事果断;③写侯安都部下行为,不能说明其骄矜;⑥写世祖计收侯安都。

  8.B。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解析:A“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错;C.陈世祖忌恨侯安都不完全是因为“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D“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错。

  9.(1)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4分,每错两处扣1分)

  (2)①有时命(他们)吟诗作赋,评定诗赋的优劣好坏,按照等级次序赏赐他们。(“第”1分,“差次”1分,大意1分。)

  ②不久,世祖下了道诏书,宽恕(赦免)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和家人,按照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宥”1分,“葬以士礼”状语后置译对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侯安都善长隶书,能弹琴,广泛阅读了各种经书,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征召来授予主簿一职。

  侯景作乱。侯安都率兵随从陈霸先征战,在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平定侯景之乱中,都有战功,被授兰陵太守一职。高祖(陈霸先)密谋袭王僧辩,其余各位将领没人知道,只和侯安都商议。侯安都率军至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王僧辩仍没有察觉。于是活捉了王僧辩。

  绍泰元年,高祖东征杜龛,派侯安都留守台城。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到了台城城楼的下面。侯安都下令关闭城门降下旗帜故意向敌人示弱,并下令城中:“擅自登上城墙看敌军的人斩。”到了傍晚,徐嗣徽等收兵回石头城。侯安都令士卒暗中打造御敌器具。天将亮时,徐嗣徽率骑兵又来了。侯安都率300 勇士开东西边门出战,大败敌军,徐嗣徽于是逃回石头城,从此不敢进逼台城。侯安都因功被封为西江县公。

  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侯安都说“现在四方还未平定,哪有时间考虑太长远,临川王对国家有大功,我们必须一起拥立他为王。今天这件事,谁不答应我就杀了谁。”便手按宝剑走上大殿,禀告太后,请太后拿出玉玺。陈世祖即位后,侯安都被升任司空。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功勋越来越大,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安定有大功,日渐骄傲,多次招聚文武之士,一起骑驭驰骋,有时令这些名士提笔作诗,他亲自评定其好坏高低,然后给予他们各种赏赐。文士褚、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都是他的宾客,侯安都家里动辄聚集千余人。他部下的将帅多数都不遵法度。文帝生性严谨,心里十分怨恨他。但侯安都却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骄横。一次陪文帝游玩饮酒,侯安都竟问文帝:“跟作临川王时相比怎么样?”文帝不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不得已对他说:“这虽然是天命,或许也是靠了您的力量。”宴会后,他又启奏文帝要借皇帝宴饮用的物品和彩船用,并请求将自己的妻妾接到御堂欢乐欢乐,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心里十分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御座上,众宾客坐在群臣席位,把酒给他祝寿。当初,重云殿失火,侯安都擅自带将士披挂铠甲冲入殿内,文帝对此十分不满,从那时起,便暗中对侯安都有了戒备。周迪反叛的时候,朝中大臣都希望派侯安都讨伐他,但文帝却派吴明彻讨伐周迪,又多次派遣使者审问安都部下。安都心里惶恐不安。世祖担心他不受控制。第二年春天,文帝将侯安都召进嘉德殿,设下宴席,又将其部下将帅都集中于尚书朝堂,当场收捕了侯安都。第二天,文帝将侯安都赐死于西省。侯安都死时四十四岁。不久,文帝下诏,宽恕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并以安葬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

  10.(7分)(1)(3分)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评分标准:答出突出“新春”特点或突出了“早”字,得1分;答出“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柳枝上刚露出的几许嫩黄柳芽)的初春之景”,得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4分)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3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11.(1)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错、漏、添字均不得分,四小题全做,只按前三题答题情况给分)

  12.(5分)DE.【原文说“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

  13.(3分)C.【A曲解了“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B曲解了“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D曲解了 “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

  14.(4分)【①(客观方面)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②(主观方面)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无关)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答对两个方面给4分。】

  15.(4分)【①不盲目相信“开卷有益”,能够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②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③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自觉为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涵养身心与变化气质”或“学问与修身”)而读书。(每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给4 分】

  16.晚宴上,一条眼镜蛇正从餐桌下女主人的脚背上爬过去(1分),女主人暗示男仆将一碗牛奶置于阳台上以便把蛇引开(2分),一位男客人(美国人)果断地“编造”一个“游戏”,配合“处理”了这件“可怕的事件”(2分)。(“有蛇出现”是整个事件的缘起,占1分。男女主人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必须写清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才能各得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如学生简单地处理为“蛇出现”——“大堂里人们在争论和游戏”——“蛇被牛奶引开”,则只能得2分。)

  17.(1)“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女主人公只是“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事后还能“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她处变不惊、从容镇定。(2)“向男仆做了个手势”、“耳语了几句”,这几个动作描写表明女主人公已有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现出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镇定”与“机智”这两个主要性格特征各占1分,结合原文分析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8.参考答案略。评分细则如下:(1)回答男人女人都一样勇敢,不能以性别来区分高下;并能举出文章美国人和女主人在“非常情况”下表现同样优秀为例进行证明;语言通顺者可得6分。具体为:表明观点1分,联系原文举出例子4分,表达通顺流畅1分。

  (2)回答男人更勇敢或女人更勇敢,并能以原文为例,言之成理的,最高得4分。

  19.①给《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书及作者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了读者.(2分)

  ②与“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人”相互补充,突出了此书的魅力,为下文写“不朽的著作”作了铺垫.(2分)

  20.具体表现:①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②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③每天早上8点带着盒饭入书房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3分)

  这些内容:①反映了塞林格特立独行的个性.②这是他能写出不朽著作的原因.③印证了作者“半生叛逆,一生传说”的评价.(2分,任意两点即可)

  21.①这段话是对塞格林为人为文的概括: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②塞格林”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象征着童年(孩子成长的天地).他要“捉住”跑到悬崖边的孩子,他的人生经历及《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都能为那些叛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提供很好的参照(教育).(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22.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企业的定位和决策。

  23.采用了双关手法(2分),倡导不弃用纸张的另一面,又指这样做不丢脸(2分);语言简短风趣,整齐上口(2分,说“表达通顺准确”给1分)

读书人网 >高考模拟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