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时评:问一声教育位置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12-05-25 15:56:21 作者: sxsgeass

  “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你是?”“我是肖海,小学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现在广东做服装加工。”“发财啦!”“发啦!做生意的诀窍就是做老实人。”这是我在超市里和我的学生肖某偶遇时的谈话,从他的语气中,我能感觉出他生活得很充实,也很幸福。当我和他挥手作别时,肖海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令我欣慰之余,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要说肖某,他可是我初上讲台时遇到的第一位“弱智生”(当时是这么认为),按照我们村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这孩子没有“书份气”。我能很清楚地记得,小学毕业时,他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完整。在长达六年的师生交往中,我从不轻视他,也不允许任何学生轻视他,他是我“钦点”的“劳动委员”。对于他,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教导思想:学一点是一点,重要的是品行,不是分数。或许肖某今天的幸福就得益于我当年不经意间的教导吧!

  我也不由想起了与他同届的另外一位学生——刘某,他可是我引以为骄傲的优等生。提到他,我与他之间那尴尬的一幕,仍记忆犹新。由于父母的溺爱,他染上了“好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即使证据确凿,而他仗着父母的“呵护”,拒不认错,其父母还强词夺理地说我坏了他孩子的名声,继而转班。可前年听说他高中毕业后,终因盗窃而获刑。

  我的学生肖某中途辍学,教育在他们身上只有那么点滴的成功,就能成就他们幸福的人生,这体现了教育的玄远和绵长,也说明教育找准了位置。反之,对于众多如我的学生刘某一样的孩子来说,毫无疑问教育是失败的。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

  放眼现实社会:广场活动过后垃圾一片,防盗门换上最结实的,援手施救反遭索赔,争财产兄弟反目,听到呼救避而远之……尽管我们整个社会风气是良好的,但从这些不胜枚举的令人心酸的事实中,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可怕的“生人”社会正向我们靠近,或者说已经靠近。社会上那些阴暗面考量的是人们的知识与道德,我想,更考问着我们教育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教育的位置究竟在哪里?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杜威早就作了肯定的回答: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生长”即发展,自然发展。教育应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杜威始终认为: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倾向”、“天性”、“天赋”等,也就是说儿童具有自我发展的倾向和规律。我的学生肖某天生笨拙,但诚实善良,由于教育雨露的滋润,幸福接踵而至。说明教育在孩子身上找到了准确的位置。这也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必须以儿童天性的发展、倾向为中心、重心,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让教育的一切围绕着他们转动,也就是要把教育的位置放在因材施教上。

  再说“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学生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学校作为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表现,就是将来在社会上作为的前兆。我的学生刘某在学校有“犯错”的倾向,教育的位置凸显,如果当年把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位置锁定,用教育真、善、美的甘露去澄澈孩子蒙垢的灵魂,或许就不会酿成恶果。这也正如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这一教育思想,教育的位置应该放在因材施“矫”上。

  我们崇尚教育家的思想,却很难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我们进行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却很难走出“以分数论英雄”的怪圈,教育功利化思想的阴霾如影随形。课改十年有余,而今在我们众多校门口悬挂的标语,诸如:“我校某某以高分获全省第一”、“我校多少人高分上线一本”、“节假日数学补习班”等此类,难道这昭示的是素质教育的理念吗?沉重而无奈的教育现实应该让我们真正警醒,也更应该让我们去质疑教育的位置到底在哪里。教育呼唤真正的课改、真正的素质教育,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我想,这也是教育的位置所在吧!(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总口管理区小学)

读书人网 >教育时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