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第一节 施工企业的资金筹集
□ 企业资金来源:权益融资+借入资金(负债筹资)
一、企业权益融资
(一)所有者权益的组成(4类)
1.实收资本(股本)
□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注册资本:公司发起人或全体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
■公司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其余部分在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在5年内缴足
■注册资本最低额: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元。
□企业资本的筹集
股东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作价(无形资产)出资,但货币出资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2.资本公积金
□概念:企业的一种资本储备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准资本,具有资本的性质,属于企业的所有权权益,可以按照一定的法律手续转增企业资本。
□来源(5类)
■资本(股本)溢价:新加入投资者的出资额一部分转作资本公积;溢价发行股票的收益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资产账户与实收资本账户由于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记账本位币差额
■接受现金捐赠
■股权投资准备:由于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增加
■拨款转入
3.盈余公积金
(1)概念
从公司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2)种类
□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累计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不再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任意比例
(3)用途(3个)
□弥补公司亏损
□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4.未分配利润
□含义: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用途:用于留待以后年度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二)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1.股票的概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一般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普通股的种类
□记名股与不记名股
□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A种股票、B种股票和H种股票
3.股票发行的条件和价格
(1)发行条件(四条件)
□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其它条件
(2)发行价格(取决于股票面额、股市行情等)
□等价(平价):发行价格=股票面额
□时价:以流通市场上买卖的实际价格为基准
□中间价:以股票市场价格与面额的中间值作为股票的发行价格
采用市价或者中间价发行股票,股票的发行价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面额,前者被称为溢价发行,后者被称为折价发行。
4.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的条件(四条件):
股票经证监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5.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
□弹性筹资方式,公司的融资风险较低;
□投资属永久性质,公司无需偿还资金;
□可降低公司负债比率,提高公司的财务信用,增加今后的融资能力。
(2)缺点
□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风险大,要求的收益率高;股息不能免税;发行费用高于其他证券)
□增发普通股会降低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二、企业负债融资
(一)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1.商业信用
□概念:自然性融资
□种类(3种):应付账款(赊购);应付票据(商业汇票);预收账款。
2.短期借款
□概念:企业向银行或其他费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款。
□种类:生产周期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
□特点:简便灵活;成本较高
(二)长期负债
□超过1年的负债
1.长期借款
□概念: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
□分类:
按用途划分(3种);
按提供借款的机构不同划分(3种);
按有无担保划分(2种)
□特点:期限长,风险大,速度快,成本较低;银行的风险较大(保护性条款)
2.发行债券
□概念:企业为取得资金而发行的借款凭证,是企业承诺在规定的日期按规定的利率支付债券利息,并按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证书。
(1)分类
□5种分类依据与各自的结果(P245)
(2)发行债券的条件
□6个条件
□对比记忆易混淆内容——股票、债券【发行条件】
(3)债券的发行价格
□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债券发行期限;债券利率;市场利率
(4) 发行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4个)
■债券利息低于股票,可降低资金成本
■债券利息可作为费用列支,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基数
■发行债券不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当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券利息率时,会使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提高
□缺点(3)
■债券有固定的偿还期,企业有还款压力
■发行债券会提高企业的负债比率,降低企业的财务信誉
■发行债券限制条件多
三、企业融资决策
(一)资金成本的含义
□定义:企业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时所支付的一定代价
□内容:一次性的筹集费(代理费、手续费等);多次性的使用费(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等)
□衡量标准:资金成本率
(二)个别资金成本
1.借款资金成本
□例题(11-1)
2.债券资金成本
3.优先股资金成本
□例题(11-3)
4.普通股资金成本
5.保留盈余资金成本
(三)综合资金成本率
□概念:企业从不同的来源取得资金,各资金成本不同,需计算全部资金来源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一般为加权平均。
第二节 施工企业资产管理
一、资产分类
□资产的概念: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划分
1.流动资产
□应满足的条件(4个之一)
□速动资产与非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2.非流动资产
(1)长期投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投资
(2)固定资产
□含义:1年以上有形资产
□确认的条件(同时满足的2条):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3.无形资产
□含义: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主要内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二、流动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
□ 狭义现金——企业库存现金
□ 广义现金——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符合现金条件的票证
1.现金管理的目的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 交易动机-满足日常支付需要
■ 预防动机-预防意外事件需要
■ 投机动机-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
□现金管理的目的
■ 有效地保证企业能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现金收益性差)
■ 即在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作出抉择
2.库存现金管理(7个规定)
□库存现金有固定的适用范围: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等
□企业库存现金限度由开户银行核定,一般为三天至五天的零星开支额
□不得坐支现金
3.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经济批量模型的存货模式
(二)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管理
1.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三个)
■ 工程结算有时间差
■ 竞争迫使企业使用商业信用
■ 业主拖欠工程款
2.应收工程款管理目的
■ 在应收工程款带来的盈利增加与成本之间作出权衡
3.信用政策(企业利用信用政策调节应收账款数额)
□信用标准(不宜过高或过低)
□信用条件(主要是信用期限和折扣率)
4.应收工程款的收账
(1)制定收账政策
允许拖欠的期限——超期催收
(2)收账费用
□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关系
■ 一般呈负向影响,但非线性关系
(三)存货管理
□存货的概念: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 管理目的:控制存货水平,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
1.与存货相关的成本
(1)购置成本-存货本身的价值
(2)订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3)储存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4)缺货成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
2.经济采购批量
□含义: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时的采购量
三、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未使用固定资产
5.不需用固定资产
6.土地——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
1.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1)需要计提者(4种)
□ 房屋及建筑物(不论是否使用,从入账的次月起计提折旧)
□ 在用固定资产
□ 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 以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2) 不计折旧的固定资产(4种)
□ 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
□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 单独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折旧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平均折旧方法:平均分摊
□加速折旧方法:快速折旧——技术进步快!
(2)平均年限法
□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月度)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方式
1.固定资产的中小修理费用处理
□在费用发生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处理(三种处理方式)
■ 直接计入当期成本或有关费用
■ 预提大修理费用-资金形成在先,支付在后
■ 待摊大修理费用-支出在先,资金摊销在后
四、无形资产管理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7类)
1.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
3.商标权
4.商誉
5.著作权
6.土地使用权
7.特许权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4个)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
4.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
(三)无形资产的计价(6种情况)
1.购入:按实际支付价款计价
2.投资者投入
■ 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价
■ 企业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方的账面价值计价
3.通过非货币交易换入的
■ 不涉及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 涉及补价的,按会计规定处理
4.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
5.接受捐赠的
■ 捐赠方有凭据的,按凭据标明金额加上相关税费
■ 捐赠方无凭据的( 市场活跃的,按市场价格估计再加上税费;市场不活跃的,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
6.自行开发的:按申请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计价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 从取得当月起按直线法进行摊销,残值为零,且无清理费用
第三节 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与营业收入
一、施工企业成本费用
(一)成本费用的概念
1.费用与成本的概念
□ 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为取得当期营业收入而耗费掉的价值
□ 成本
■ 广义: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支出总和
■ 狭义: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 费用与成本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
□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成本按对象归集;费用与会计期间相联系
2.费用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费用的三大要素)
■ 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
■ 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
■ 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2)按经济用途分类
□计入成本的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成本
□不计入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例如,营业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费用。
(二)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
1.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对象
□一般规定: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对象为单位工程
□ 具体规定(合并、分立等5条):
■ 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
■ 一个单位工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单位共同施工,应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 如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可按工程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 若干个单位工程可合并成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建筑群中如有全优工程,应以全优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 改建或扩建的零星工程,可将开竣工时间接近的一批单位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原则(4个)
(1)严格遵循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正确划分计入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的界限
(2)正确划分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项工程的费用界限
二、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
(一)建造合同收入(工程价款收入)
1.合同初始收入(合同总金额)
2.合同追加收入
(1)合同变更收入
□确认条件(2条):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该收入能够可靠计量
(2)索赔收入
□确认条件(2条):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该项索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奖励收入
□确认条件(2条):足以判断工程进度与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标准;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二)其他营业收入(6项)
□ 劳务作业收入
□ 设备租赁收入
□ 产品销售收入
□ 材料销售收入
□ 多种经营收入
□ 其它业务收入
第四节 施工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
一、施工企业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
□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一)营业利润
□ 营业利润=工程结算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5项内容)
■ 产品销售利润
■ 材料销售利润
■ 其他销售利润
■ 多种经营利润
■ 机具设备租赁利润
(二)投资净收益
□ 企业投资净收益的组成:企业投资收益-企业投资损失-计提的投资损失准备
□投资收益(5项):
■ 对外投资利润
■ 股息与红利收入
■ 债券的利息收入
■ 企业对外投资转让取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 按照权益法核算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
□ 投资损失(3项):
■ 对外投资分担的亏损
■ 投资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 按照权益法核算股份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
(三)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4项)
■ 固定资产盘盈
■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 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
■ 罚款净收入
2.营业外支出(6项)
■ 固定资产盘亏
■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 债务重组损失
■ 计提的各项准备
■ 罚款支出
■ 捐赠支出
■ 非常损失
二、施工企业利润分配
(一) 计算可供分配利润
□ 可供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 可供分配利润为正,继续下面的分配步骤
■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 计提任意公积金
■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可供分配利润为负,即亏损,不分配利润
(二)计提盈余公积金
□ 按本年净利润的10%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
□ 当法定盈余公积达到企业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
□ 盈余公积用途
■ 弥补公司亏损
■ 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 转增公司资本
□ 法定盈余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税后利润提取完盈余公积与公益金后,才能向投资者分配
□ 一般企业按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分配利润
□ 股份有限公司按股东的股份比例分配利润
第五节 工程经济涉及的主要税种
□ 五大税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一、流转税
□ 流转税:对销售额或营业额征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一)营业税
1.纳税人
□单位
□个人
2.税率
□建筑业3%
3.应纳税额计算
□营业收入×适用税率
(二)增值税(我国为生产型增值税)
1.纳税人
□单位与个人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
2.税率
□基本税率17%
3.应纳税额计算
□一般纳税人(式11-32):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式11-34):销售额×征收率(6%)
二、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
□企业: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
2.税率:25%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收入:“收入-扣减”后的余额
□扣除:不得扣除的支出;扣除的具体规定(8条)
4.应纳税额的计算(式11-35)
5.税收优惠(4项以及税率优惠)
三、其它与工程经济有关的税种
1.土地增值税
□计税依据:收入-扣除项目(5个)金额
□税率:四级超率累进税率(30%-60%)
2.城市维护建设税
□计税依据:营业税
□税率:7%;5%;1%
3.教育费附加
□计税依据:营业税
□税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