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岩土工程师最新自我检测三:《综合知识

发布时间: 2013-04-14 10:02:41 作者: reply

  

  1.某体形简单的12层建筑物<高度36m)建造在深厚中等压缩性地基止,下列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施工期间可完成10%的沉降量

  B.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是甲级

  C.其倾斜值应控制在0.004以内

  D.基础平均沉降量应控制在20cm以内

  2.地基变形时如需考虑土的固结状态,下列选用计算指标的各选项中(  )正确。

  A.计算主固结完成后的次固结变形时用次固结系数

  B.对超固结土,当土中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压力时用回弹再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C.对正常固结土用压缩指数及回弹指数计算沉降量

  D.对欠固结土用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下列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建筑物有(  )。

  A.层数为6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的框架结构建筑

  B.层数为6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的砌体承重结构建筑

  C.跨度19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的单跨单层排架结构(6m柱距)的厂房

  D.吊车额定起重量22t,地墓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的多跨单层排架结构(6m柱距)建筑

  E.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高度为45m的烟囱

  4.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可不作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如遇下列何种情况(  )仍应作变形验算。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B.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C.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D.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5.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基础埋置深度应按下列(  )条件确定。

  A.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B.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划、和性质

  C.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D.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E.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6.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在计算地基变形时,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

  A.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地基变形应由沉降量控制

  B.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C.对于高耸结构,地基变形应由倾斜值控制

  D.对于多层建筑物在施玉期间完成的沉降量,一般认为砂土已完成90%以上

  7.关于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o说法正确的是(  )。

  A.Es和Eo都是一定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B.Eo是无侧限条件下的值

  C.Es是侧向变形完全受限制的条件下的值

  E.Es和Eo是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的值

  8.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  )说法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要求。

  A.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B.基础垫层的厚度应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C.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D.基础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

  E.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

  9.对于框架结构,下列选项中可能选择浅基础类型舶有(  )。

  A.柱下条形基础

  B.柱下独立基础

  C.墙下条形基础

  D.筏形基础

  10.筏形基础地下室外墙的截面谩汁时应考虑满足下列(  )要求。(2005年考题)

  A.变形和承载力

  B.防渗

  C.抗浮

  D.抗裂

  答案:

  1.AC  2.AD  3.BDC  4.ABCD  5.ABCDE  6.BC  7.AC  9.CD  9.ABCD  10.AB

  11.关于群桩效应,下述(  )不正确。

  A.群桩效应一般指受群桩影响承载力降低的现象

  B.常规桩距(3~4)d小群桩(n≤9)时,黏土中的群桩效应不明显

  C.黏土中的大群桩(n≥9)群桩影响明显,群桩中单桩承载力减小,群桩沉降值增大

  D.对于砂土中的挤土群桩,群桩中基桩的承载力小于相应的单桩承载力

  12.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计算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请判断下列(  )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A.敞口钢管桩侧阻挤土效应系数λ,总是与闭口钢管桩侧阻挤土效应系数λs相同

  B.在计算钢管桩桩周总极限侧阻力口Qsk时,不可采用与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qsik值

  C.在计算钢管桩桩端总极限端阻力Qpk时,可采用与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qpk值

  D.敞口钢管桩桩端闭塞效应系数λ,与隔板条件、钢管桩外径尺十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等因素有关

  1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规定,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桩承台,下列关于液化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中,(  )是正确的。

  A.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不考虑液化土对桩周土层侧阻力的影响

  B.承台下有1m以上厚度的非液化土层时,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将液化土层测阻力标准值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

  C.承台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1m时,ψL应取O

  D.ψL系数取值与饱和土标准贯人实测击数N63.5与饱和土的液化判别标准贯人击数界值Ncr的比值λN有关,λN值大的ψL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14.稳定系数中在计算桩身轴心抗压强度时常用来反映压曲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高承台桩ф>1

  B.在极软土层中,桩的长径比又很大的低承台桩ф>1

  C.高承台桩ф≤1

  D.一般的低承台桩吵ф=1

  E.在深厚的可液化土层中的低承台桩ф<1

  15.在下列(  )情况下,桩基设计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A.穿越较厚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

  B.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地面将有大面积长期堆载

  C.基坑施工临时降水,桩周为饱和软黏土

  D.桩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进入较硬土层

  16.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密集的钢筋棍凝土预制桩,施工中可能产生下列(  )不利影响。

  A.土体位移和地面隆起

  B.可能产生负摩阻力

  C.泥浆污染

  D.对环境影响小

  E.桩接头被拉断

  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的桩基沉降计算公式中,等效沉降系数ψc取值时,下列(  )说法是正确的。

  A.与土的种类有关

  B.与沿承台短边(矩形布桩时)布桩多少有关

  C.与桩中心距大小有关

  D.与承台长宽比有关

  E.当承台尺寸、桩径、桩距相同时,桩愈长ψe值愈大,桩愈短ψe值愈小

  18.当桩周产生负摩阻力时,下述(  )不正确。

  A.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量,中性点处二者相等,中性点以下桩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下沉量

  B.负摩阻力值不应计入桩的荷载中

  C.在地表附近,桩与土的相对位移值最大,因此负摩阻力最大

  D.桩身轴力的最大值不是在桩顶,而是在中性点处

  19.下述计算桩基础沉降的方法中,(  )不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中推荐的方法。

  A.半经验实体深基础法

  B.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C.明德林—盖得斯法

  D.影响圆法

  20.桩基设计时,在(  )情况下应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A.自重湿陷性黄土

  B.新近沉积的欠固结土

  C.中密砂

  D.密砂

  答案:11.AD  12.CD  13.BD  14.AB  15.ABD  16.ABE  17.BCD  18.BC  19.ACD  20.AB

  21.在下列(  )情况下,桩基设计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A.穿越较厚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

  B.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地面将有大面积长期堆载

  C.基坑施工临时降水,桩周为饱和软黏土

  D.桩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进入较硬土层

  22.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密集的钢筋棍凝土预制桩,施工中可能产生下列(  )不利影响。

  A.土体位移和地面隆起

  B.可能产生负摩阻力

  C.泥浆污染

  D.对环境影响小

  E.桩接头被拉断

  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的桩基沉降计算公式中,等效沉降系数ψc取值时,下列(  )说法是正确的。

  A.与土的种类有关

  B.与沿承台短边(矩形布桩时)布桩多少有关

  C.与桩中心距大小有关

  D.与承台长宽比有关

  E.当承台尺寸、桩径、桩距相同时,桩愈长ψe值愈大,桩愈短ψe值愈小

  24.当桩周产生负摩阻力时,下述(  )不正确。

  A.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量,中性点处二者相等,中性点以下桩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下沉量

  B.负摩阻力值不应计入桩的荷载中

  C.在地表附近,桩与土的相对位移值最大,因此负摩阻力最大

  D.桩身轴力的最大值不是在桩顶,而是在中性点处

  25.下述计算桩基础沉降的方法中,(  )不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中推荐的方法。

  A.半经验实体深基础法

  B.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C.明德林—盖得斯法

  D.影响圆法

  26.桩基设计时,在(  )情况下应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A.自重湿陷性黄土

  B.新近沉积的欠固结土

  C.中密砂

  D.密砂

  27.若竖直桩基下存在软弱下卧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承载力极限状态由下列(  )确定。

  A.桩基发生整体失稳

  B.Q-3曲线出现陡降段

  C.已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D.荷载引起的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

  E.桩身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

  28.为提高低承台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以下(  )措施是有效的。

  A.适当增大桩径

  B.对承台侧面土体进行加固

  C.适当提高桩身配筋率

  D.大幅度增大桩长

  29.桩基沉降计算公式中,所采用的土的模量值是(  )。

  A.为无侧限条件下的变形模量Eo

  B.为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模量Es

  C.一般说Es>Eo

  D.其应力对应着由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增量范围

  E.其应力对应着所计算土层顶面处的应力增量值

  30.在下列各种措施中,(  )措施对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是有效的。

  A.无限地增加桩的人士深度

  B.增加桩身刚度

  C.改良加固桩侧表层土(3~4倍桩径范围内)的土性

  D.桩顶与承台间采用铰接

  E.适当增加桩身配筋

  答案:

  21.ABD  22.ABE  23.BCD  24.BC  25.ACD  26.AB  27.ABC  28.ABC  29.BCD  30.BCE

  3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包括()。

  A.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度

  B.计算建筑物基础的倾斜量和建筑局部倾斜量

  C.计算建筑物的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D.测定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2.高层和大型建筑物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的内容包括()。

  A.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沉降量

  B.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沉降速度

  C.测定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D.测定地基内部有效压缩层的厚度

  33.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主要包括()。

  A.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

  B.测定建筑物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

  C.计算建筑物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度

  D.对刚性建(构)筑物,通过测定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来间接确定整体倾斜

  34.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主要包括()。

  A.位于特殊性土地区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水平位移观测

  B.受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及工程设施水平位移观测

  C.挡土墙、大面积堆载等工程中所需的地基土深层侧向位移观测

  D.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

  35.建筑物裂缝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A.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分布位置

  B.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走向、长度和宽度

  C.测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变化程度

  D.判定建筑物上裂缝的发展趋势

  36.在对既有建筑地墓基础进行检验鉴定时,对原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应重点分析()。

  A.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其均匀性,软弱下卧层、特殊土及沟、塘、古河道、墓穴、岩溶、土洞等

  B.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稳定性

  C.地下水的水位及其腐蚀性

  D.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性质和软土的震陷性质

  37.在不具备形成土洞条件的岩溶地区,遇下列()种情况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A.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层厚度大于1.5倍独立基础底宽

  B.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层厚度大于3.0倍独立基础底宽

  C.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层厚度太于3.0倍条形基础底宽

  D.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层厚度大于6.0倍条形基础底宽

  38.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进行控制和治理,下列()是可采用的方案。

  A.减少或暂停地下水的开采

  B.地下水从浅层转至深层开采

  C.暂停大范围的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群的建设

  D.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

  39.在岩溶发育地表有覆盖的孤峰平原地区,铁路选线宜绕避下述()地质条件地段。

  A.覆盖土层较厚

  B.覆盖土层厚度大于10m,地下水位埋深大于可溶岩顶板埋深

  C.地下水位线在基岩面附近

  D.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内

  E.基岩与可溶岩接触地带

  4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应附下列()图件。

  A.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工程地质柱状图

  C.工程地质剖面图

  D.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E.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答案:

  31.ABC 32.ABD 33.ABCD 34.ABC 35.ABC 36.ABCD 37.BD 38.ABD3 9.CDE 40.ABCDE

  41.泥石流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包括下列()。

  A.泥石流的地质背景及形成条件

  B.泥石流各区的分布及特征

  C.划分泥石流的类型

  D.提出泥石流防治和监测的建议

  42.水利水电工程技施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时,一般提供下列()附件。

  A.水库区综合地质图

  B.专门性问题地质图

  C.施工地质编录图

  D.地震危险性分析报告

  43.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时,对于新设计的边坡,一般工程的边坡稳定系数Fs宜取1.15~1.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时,取1.15

  B.采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时,取1.30

  C.采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时,取1.225

  D.采用残余强度指标计算时,取1.15

  E.采用残余强度指标计算时,取1.30

  44.对软土地基进行原位测试,宜采用()。

  A.静力触探试验

  B.旁压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扁铲侧胀试验

  E.螺旋板载荷试验

  45.指出下列()情况应作变形验算。

  A.8层的民用建筑

  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丙级建筑物

  C.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D.6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E.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所有建筑物

  46.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 )说法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要求。

  A.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B.基础垫层的厚度应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C.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D.基础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

  E.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

  47.对于框架结构,下列选项中可能选择浅基础类型舶有( )。

  A.柱下条形基础

  B.柱下独立基础

  C.墙下条形基础

  D.筏形基础

  48.筏形基础地下室外墙的截面谩汁时应考虑满足下列( )要求。(2005年考题)

  A.变形和承载力

  B.防渗

  C.抗浮

  D.抗裂

  49.单幢高层住宅楼采用筏形基础时,引起整体倾斜的主要因素为下列( )项。

  A.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产生偏心距

  B.基础平面形心处的沉降量

  C.基础的整体刚度

  D.地基的不均匀性及压缩性

  50.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无筋扩展基础进行设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筋扩展基础不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

  B.柱纵向钢筋弯拆后的水平锚固长度应大于20d

  C.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D.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应进行抗剪验算

  答案:

  41.ACE 42.ABD 43.ABD4 4.AD 45.CD 46.BCE 47.BCE 48.BE49.ABCD 50.BC

编辑推荐

二级建造师考前自我测试题单选汇总:《施工管理》

2013年监理工程师选择题查漏检测汇总:《理论与法规》

2013年《监理工程师》考前自我检测选择题练习汇总:《合同管理》

欢迎光临该注册岩土工程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yantu/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