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土地登记的根本目的是()。
A.对抗第三人的凭证
B.对权利的公示
C.对土地管理的完善
D.维护国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是一项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利的公示。
2.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原则。
A.公示
B.登记
C.交付
D.通告
【答案】A
【解析】物权变动(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通过法定的公示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公示方式根据不同的标的物可分为交付公示和登记公示两种。
3.土地等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为()。
A.交付
B.登记
C.协议
D.协商
【答案】B
【解析】土地等不动产物权以登记公示,即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有关情况,通过一定程序记载到国家法定登记机关的簿册上,土地物权的变动才发生效力。
4.下列关于土地登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进行土地登记后,对土地权利人依法取得的土地权利可以起到确认保障的作用
B.在土地交易过程中,通过土地登记,对土地权属变动关系进行确认,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地市场规范,维护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C.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主要信息源,是国家收取土地租、税、费的重要依据
D.任何土地用途变更均需要进行土地登记,而且土地部门应无条件对其进行登记
【答案】D
【解析】D项,在对土地用途变更登记进行审核时,凡是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随意将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的,均不得办理土地登记。
5.世界多数国家的地籍资料的发展大体都经历了()的阶段。
A.法律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籍——税收地籍——现代地籍
C.法律地籍——产权地籍——现代地籍
D.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答案】D
【解析】世界多数国家的土地登记大体都经历了由最初的为政府税收服务,发展到产权保护,到现代可用于多种用途。为政府税收服务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税收地籍;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产权地籍,又称“法律地籍”;现代的多用途土地登记对应的是多用途多目的地籍,又称“现代地籍”。
6.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土地登记历史成就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鱼鳞图册
C.赋役黄册制度
D.方田与首实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其中第七表为土地权利法;方田与首实为宋代时所实行;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制度是我国明朝初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7.《物权法》于()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A.1998年8月29日
B.2007年3月16日
C.2007年l2月30日
D.2008年2月1日
【答案】B
【解析】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物权法》的颁布是土地登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时点。A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C项是《土地登记办法》颁布的时间;D项是《土地登记办法》实施的时间。
8.()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
A.权利意思主义制度
B.采用形式主义立法
C.权利变更意思主义
D.采用意思主义立法
【答案】D
【解析】采用意思主义立法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土地登记只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即未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不得对抗第三人。
9.()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A.非实质性审查
B.普遍性形式审查主义
C.形式审查主义
D.通性审查制度
【答案】c
【解析】采取形式审查主义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土地登记机构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而只进行形式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10.()是指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A.登记无公信力
B.登记既定事实
C.登记公信变更
D.登记本位主义
【答案】A
【解析】契约登记制度由法国首创,登记无公信力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确定登记发证。
A.国务院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土地资源管理部门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①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③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④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13.现行最全面、最集中规定土地登记程序的文件是()。
A.《土地登记办法》
B.《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答案】A
【解析】2007年12月30日由国土资源部40号令颁布的《土地登记办法》是现行最全面、最集中规定土地登记程序的部门规章。在土地登记中,无论土地权利人申请土地权利登记,还是土地登记机构注册登记、颁发证书,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理土地登记,都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登记办法》,这是土地登记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14.在采用意思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已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但并未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上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
A.有效
B.无效
C.有可能无效
D.由甲乙两方自行商议解决
【答案】c
【解析】在采用意思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只要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就在法律上产生了土地权利变动效果。但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是否办理登记,在对抗第三人方面效力不同。双方订立土地转让合同后,到土地登记机构履行了登记手续的,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不予支持;但如果双方未到土地登记机构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法律上有可能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无效。
15.在采用形式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已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但并未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上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
A.有效
B.无效
C.有可能无效
D.由甲乙两方自行商议解决
【答案】B
【解析】采用形式主义的立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非经登记不得生效,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签署了土地权利转让协议或让与书,只表示物权行为成立,不直接产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只有经当事人双方到土地登记机构办理了土地登记后,土地权利变动才产生法律效力。
16.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后由()依法进行土地权利的变更。
A.建设局
B.县级人民政府
C.原土地登记机构
D.接受申请的国土资源部门
【答案】c
【解析】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构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
17.我国的土地登记原则上采用的是()立法思想。
A.意思主义
B.形式主义
C.形式审查主义
D.实质审查主义
【答案】B
【解析】我国的土地登记原则上采用的是形式主义的立法思想,但在特定情况下也采取意思主义的立法思想,如地役权等的设立。
18.土地登记公开性的内在要求是()。
A.公开土地登记结果
B.公开土地登记依据
C.公开土地登记程序
D.土地登记资料可公开查询
【答案】D
【解析】土地登记的实质在于公示,就是将土地权利变动的意思向社会公众显示,让公众知晓土地的权利状况特别是土地权利的变动情况。土地登记的公开包括登记依据的公开,登记程序的公开和登记结果的公开,土地登记资料可公开查询就是土地登记公开性的内在要求。
19.土地登记的实质是()。
A.权利的保护
B.公示
C.公告
D.登记备案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的实质在于公示,就是将土地权利变动的意思向社会公众显示,让公众知晓土地的权利状况特别是土地权利的变动情况。
20.土地登记依法原则的含义不包括()。
A.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依法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
B.土地登记机构依法对存有权属纠纷的土地进行处理
C.土地权利经登记后的效力由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土地登记的效力
D.土地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对土地登记义务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在土地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依法原则有三方面的含义:
①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依法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资料等;
②土地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对土地登记义务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在土地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③土地权利经登记后的效力由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土地登记的效力。
1.下列各项中,需进行土地变更登记的有()。
A.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发生变更
B.宗地面积发生了变更
C.土地用途发生变更
D.土地使用权从国家划拨给企业引起的使用权变更
E.土地使用者名称发生变更
【答案】ABCE
【解析】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五章的规定,土地变更登记可归纳为下列几种主要类型:①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导致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②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地役权变更登记;
③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变更登记;
④土地用途变更登记。D项属于使用权的初始登记,并不是变更登记。
2.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的范围包括()。
A.划拨国有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
B.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C.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让
D.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E.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答案】BCDE
【解析】A项应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3.下列各项属于土地变更登记范畴的有()。
A.土地使用权的设定登记
B.集体土地所有权总登记
C.土地用途的变更登记
D.注销土地登记
E.土地他项权利的设定登记
【答案】ACE
【解析】B项属于土地总登记范畴;D项属于注销土地登记范畴。
4.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是对一宗地上已登记的土地使用权人发生改变而进行的土地登记。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引起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原因包括()。
A.依法以人股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B.因依法买卖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涉及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
C.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
D.因法人合并、分立、兼并、破产等原因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
E.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让
【答案】ABDE
【解析】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引起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原因有:
①依法以出让、国有土地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②因依法买卖、交换、赠与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涉及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
③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分立、兼并、破产等原因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
④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
⑤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问,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让;
⑥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因继承、受遗赠取得土地使用权。c项,仅抵押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并未使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变更。
5.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应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批准。
A.县、市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
D.建设主管部门
E.城市规划部门
【答案】CE
【解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原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应当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6.下列关于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国有土地租赁,承租人取得承租土地使用权
B.承租人可将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但是不能办理抵押
C.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租和转让必须依法登记
D.承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由第三人取得,若租赁合同更名,则合同失效
E.承租人转让土地租赁合同的,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给第三人
【答案】BD
【解析】B项应为,承租人在按规定支付土地租金并完成开发建设后,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或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可将承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租、转让或抵押。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或抵押,必须依法登记;D项应为,承租人转让土地租赁合同的,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第三人,承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由第三人取得,租赁合同经更名后继续有效。
7.下列关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B.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C.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出让合同规定的年限减去已使用的年限
D.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也随之转让
E.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只需征得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的批准即可
【答案】ABCD
【解析】E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原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应当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8.下列关于作价出资(入股)土地使用权变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可以转让
B.可以作价出资
C.不可以租赁
D.可以抵押
E.补交不同用途的土地出让金差价的可以改变用途
【答案】ABDE
【解析】国有企业改革中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使用年期内可依法转让、作价出资、租赁或抵押,改变用途的应补缴不同用途的土地出让金差价。
9.下列关于地上建筑物变更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作为不动产转让时,土地使用权需要重新申请方可变更给相应权利人
B.向房地产购买房屋只能拥有房屋所有权,并不能拥有土地使用权
C.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应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转让
D.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
E.农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由于买卖房屋而转移宅基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应当符合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条件
【答案】CDE
【解析】A项,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作为不动产转让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B项,依法买卖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会导致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因此购买房屋的同时也购买了房屋所占土地的土地使用权。
10.企业的合并方式有()。
A.兼并
B.新设合并
C.吸收合并
D.吞并
E.法人地位合并
【答案】Bc
【解析】企业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时,其中一个企业吸收了其他企业而存续,简称“存续企业”,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企业并为一个新企业,合并各方解散。
编辑推荐
欢迎光临该土地登记代理人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tudi/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