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想象力-----智慧的翅膀

发布时间: 2010-11-09 13:19:34 作者: 小乐


想象,在幼儿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游戏,在画图画时,都必须有积极的想象。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科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想象潜力开发不够,运用效率尚不足15%。所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有潜力,训练儿童的想象力大有可为。

科学上的假设,工程师的设计,作家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画家、雕塑家们的艺术作品,工人的技术革新,农民对农作物新产品的培养等等,都离不开想象。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想象,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社会就不可能有什么进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很多科学家小时候想象力就十分丰富。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富于幻想,做了许多被成人看成"蠢事"的事。有一天,到吃晚饭的时候,爱迪生还没回家,家人急着到处找他,结果发现他蹲在仓库角落里,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孵小鸡。原来白天他见母鸡在孵小鸡,就想到人是否也能孵出小鸡。还有一次他见气球能升天,就幻想人充满气后也一定能升天,于是将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给邻居的小孩吃了,结果差点出了大事。由于爱迪生从小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环境,所以长大以后就有1000多项发明,差不多每半个月就有一项发明。

想象,在幼儿活动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游戏,在画图画时,都必须有积极的想象。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科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想象潜力开发不够,运用效率尚不足15%。所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有潜力,训练儿童的想象力大有可为。

鲁班造铁锯-----再造想象

传说,在大木匠师鲁班发明铁锯以前,人们主要是用斧子砍木材,这样不仅非常累,而且效率非常低。有一天,鲁班上山砍木材,爬山时,手掌被叶子划破了,这件事引起了鲁班的注意,他琢磨着是什么东西让小小的叶子变得这么锋利,能将手掌划破呢?于是他仔细观察了这种叶子,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齿状的东西,正是它们划破了他的手掌。他想是不是可以在铁片的边缘也可以打成齿状,这样不是也很锋利吗?于是他回去照此想法造成了铁锯。铁锯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伐木的速度,至今仍是木匠和伐木工人必不可少的工具。

鲁班由叶子边缘上的锯齿能划破手掌,联想到铁的锯齿能锯木材,是一种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想象中的一种,它有助于人们理解事物,是人进行学习、发展智力、文化欣赏、交流经验和相互了解等必不可少的条件。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不同在于它需要借助于语言描述和以客观存在的形象为依据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再造想象对于幼儿或小学初级儿童尤其重要,他们的想象依赖于妈妈的故事、街道上的树木花草、动物园里的动物等等。离开这些具体的东西,他们的想象就会变得很困难。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发展的基础。小学初级以前,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到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创造想象逐渐代替再造想象,后者退居次要地位,这时儿童的想象力才逐渐完善起来。

射电望远镜-----创造想象

当天文学家观测到地球外射电波,发现了像太阳那样强的连续射电源之后,天文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射电天文学。然而,令天文学家们苦恼的是,原有的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都太低,怎样才能制造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呢?聪明的天文学家忽然想象着给望远镜装一个像雷达那样的抛物面形的接收天线,这不就可以了吗?果然,这种奇特的天文望远镜成功地研制出来了。天文学家的这种想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想象。

相对再造想象而言,创造想象含有更多的创造性成分。因而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也更高级。创造想象的内容是自己独立创造的,想象的形象也是没有人听说过的,可能是客观上还不存在的。就拿射电望远镜来说吧,当它的形象还在天文学家脑子里时,它是前所未有的事物,是把雷达和原有天文望远镜组织到一起的新的形式。

在儿童的想象申,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但也已有了创造想象的萌芽,这常常体现-在儿童提出不平常的问题,或者作出不平常的解答,也就是做出与常见的情况不同的事情。比如搭积木,孩子不模仿别人,不是按常见的方式来搭,而是搭出了成人没教过的,或是没有看见别人搭过的有意义的形象。这已是创造性较高的想象的表现了。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可以通过各种造型活动来进行。比如泥工、搭积木、插积塑片、画图画、折纸等等,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幼儿喜欢玩泥沙不喜欢看现成的工艺品,原因就在于前者是发挥他们丰富想象进行创造的好原料,而后者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的发挥。

儿童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发展创造力,鼓励孩子多想象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同时对异想天开或者答错的孩子不去责备,这样才能使孩子想象力中的创造性日渐丰满起来。

想象性游戏

小时候,大多数人都玩过 "过家家"的游戏: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有人当"爸爸",有人当"妈妈",有人当"小孩",还搬来砖块盖上房子,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过家家"。"过家家"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包括起床、做饭、吃饭、干活等等几乎所有成人的生活活动内容。这就是一种想象性游戏,儿童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着各种角色的思想情感。

想象性游戏对儿童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对其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郭沫若4岁半时念过一首《翻翻少年郎》的诗句:"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这首诗使郭沫若终生不忘,教他自幼懂得:"骑起竹马,抱着书本上学,这是怎样得意的事情!"这种想象就像兴奋剂一样,激励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写作、研究,终于成为伟大的社会学家、文学家。

想象性游戏有很多,怎样指导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呢?一方面,这种游戏的想象不能太难,超出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想象是无效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想象性游戏在1岁半左右出现。通常有单独的想象性游戏,如给布娃娃吃饭、穿衣;3岁时开始出现合作性游戏,常以怪诞、夸张和取闹的形式出现。想象性游戏的高峰大约在6岁。儿童入学以后,这类游戏就逐渐减少了。

我用月亮荡秋千------ 绘画与想象力培养

荡秋千是小朋友们都很喜爱的游戏,而有谁能用月亮荡秋千呢?我们的小画家胡晓舟小朋友就以一幅"我用月亮荡秋千"获得了国际大奖。评委们说胡晓舟的画取胜于非凡的想象力。是的,能想到用月亮荡秋千,这个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同一般的。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多种途径,绘画便是其一。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五颜六色的彩笔十分偏爱,而且他们对于。创作"也总是乐此不疲。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展想象力。

首先,提供给孩子绘画的工具。绚丽的色彩比单一的颜色对儿童更有吸引力。不同的颜料会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由于有了专门的绘画用具便可避免儿童在不该画的地方乱涂乱画,还可以便于收集整理他们的作品。

其次,不要对孩子说 "画得不像"。幼儿可能画出三角形的苹果或者长了翅膀的小兔,在大人看来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但儿童的想象力正表现在这些奇异的作品中,他们的理由也许是:我要用特殊的药品种出各种形状的苹果;这是来自外星球的小飞兔,它们专捉大灰狼。大人的一句"画得不像"就可能扼杀了可贵的想象萌芽。

再次,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的绘画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培养观察力对于绘画想象是很重要的。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对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是必备的前提条件。闷在屋里空想、胡思乱想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最后,对于儿童的绘画也不能一味地任其自由"创作",还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儿童画了一只戴眼镜的小狗,成人可以问:"小狗怎么会戴眼镜?"儿童会开动脑筋去解释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便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童话与想象力培养

在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个小男孩叫尼尔斯,他家里养了一只叫毛真的大白鹅,他们是好朋友,不过尼尔斯很骄横,又很淘气,总是把毛真追得到处乱窜。有一天,尼尔斯又欺负毛真了,追着追着,忽然尼尔斯能听懂动物们的语言了,他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发现自己己经变成小不点了,这下他没法再仗着自己个子大可以欺负毛真了,反而是被毛真啄得落荒而逃。正在这个时候,天空飞过一群南行的大雁,他们呼唤毛真和他们一起去看世界,淘气的尼尔斯觉得自己这个样子没脸再呆下去了。便爬到毛真背上和毛真一起开始了旅行。一路上他们和大雁们一起智斗坏狐狸雷克斯,一次又一次打败坏狐狸的袭击,揭穿坏狐狸的伪装和骗局,尼尔斯在集体里也渐渐学会了关心他人,成了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多么引人人胜的童话故事啊!儿童对童话尤其喜爱,因为童话通过生动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用拟人、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塑造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构成曲折、离奇、风趣的情节。儿童从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童话以积极优美的幻想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便其勇于进取,产生探索新世界的欲望。

利用儿童对童话情有独钟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具体方法可以是:

1看童话。可以提供给儿童画报、故事书、动画节目等视觉刺激,但应注意年龄特点,年龄小的以图像为主,年龄大的应以文字为主。

2听童话。由成人讲述童话故事来把儿童引人想象的天地,还可让儿童参与进来进行故事接龙的游戏。

3讲童话。讲童话可以是让儿童讲自己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也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的故事。后者对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稍难一些,但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遵循由简至繁,由易至难,由浅人深的循序渐进原则,儿童的想象力定会在童话中得到发展

动物狂欢节-----音乐与想象力培养

音乐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音乐虽然不是文字、图像,但这种艺术却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通过启发对音乐的理解便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一段优美的乐曲会带你走进一个美丽的想象世界。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儿童。根据年龄特点,儿童对音乐的偏好是有选择的,由于儿童的思维水平还不很高,他们更喜欢听旋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音乐。成人在儿童听音乐时还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比如,一曲《动物狂欢节》,把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入了动物王国,那轻快的啾啾声会使儿童想到欢乐的小鸟在枝头唱歌,而缓慢沉重的声音好像是大笨熊从远处走来……乐曲中生动形象的拟音使儿童联想起在动物园中见到的动物的样子,自然而然地便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想象出一幅动物们狂欢的景象。-"成人在一旁适时地用提问进一步引深其想象:"小动物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于是儿童的想象力就超越了音乐本身。

我们不仅单纯利用音乐,还可以把音乐与其他形式结合起来,比如让儿童听音乐编故事,听音乐画画,听音乐做表演等等。这些形式都是儿童喜爱的活动,适当地利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用音乐培养儿童想象力时也应注意:(1)音乐的选取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可选择太难太抽象的曲子;(2)听音乐、理解音乐也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要注意不断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儿童与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去领略自然的风采与音乐的魅力;(3)对儿童的启发与引导要适时,有时可以边听边引导,有时则要把一段完整曲子听完再给予启发,这就需要成人不能盲目发问,而是要耐心与儿童一起欣赏音乐。

故事接龙----言语游戏与想象力培养

孩子一听说大人要讲故事,会顿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孩子差不多个个都是"故事迷",听起故事来非常投入,有时拍手鼓掌,有时仰面大笑,有时脸色深沉、小拳紧握,有时嘴角颤动、眼泪汪汪。他们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在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一起喜、怒、哀、乐。可以看出言语游戏是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的,而"故事接龙"是一种较常见的、较有效的言语游戏形式,即给出故事的开端,让儿童凭想象,用言语表达出故事情节及结尾。

怎样给儿童讲故事,做故事接龙游戏才更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呢?歌德的母亲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之所以成为一个天才,跟他所受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歌德的母亲性情活泼、和善可亲,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很丰富。母亲为了训练歌德的想象力,每次故意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突然停住,间歌德:"你猜以后怎么样?”让他想象情节的发展。小歌德就故事的脉络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如果他说得不对,母亲就让他再好好想想,到底该是怎样的结局才合乎情理。小歌德对此很感兴趣;晚上,他躺在床上回味母亲讲的故事,设想故事情节发展的种种可能。有时还和奶奶商量,直到想出不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第二天当母亲继续讲故事之前,歌德猜中了故事中的情节,就非常的高兴。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何不利用这一点,让儿童多做些故事接龙的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呢?

乘光波旅行-----爱因斯坦的想象

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而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但是光有想象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一步是实现这些想象,将想象运用于实践。那些编造人能上天神话的人固然必不可少,但真正伟大的要数真正将飞机送上天的莱特兄弟,要数那些将人送出地球的宇航飞机使造发的创造发明者。因此,能否把想象力应用到实际中去,也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出生于德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但他总喜欢想象,甚至还因此差点儿被赶出学校!据爱因斯坦自己说,他不是坐在书桌前发现相对论的,而是在一个夏天躺在小山头上发现的。当时,他躺在小山头上,眯起眼睛向上看时,千万道细细的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他就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 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于是他想象自己作了一次宇宙旅行。想象力把他带进了一个场所,这个场所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是不能解释的。于是,他怀着特别急切的心情,回到屋里,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以解释他的想象。而且他还坚信,这种理论比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更正确,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逐步成为宇宙航行和天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爱因斯坦这一重大贡献,正来自于他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于实践,去解释实践中的问题。

力学大厦的基石----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联想

提起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一定会想到爱因斯坦。可大家是否知道,"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正是由于发展和修正了在他之前一些伟大物理学家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就是牛顿。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师,他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作出过贡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力学。他不但清算和总结了以前的力学成果,概括出牛顿力学三定律,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据说牛顿有一次看到一只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于是便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发现似乎并不十分困难。

其实不然,如此重大的科学规律决不是看到一只苹果落地就能被发现的,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个故事的真实面貌吧。

1665~1667年间,英国伦敦瘟疫流行,牛顿被迫回到乡下老家居住,结果这段时间成为牛顿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和科技发现最高产的时期。

一天,牛顿正躺在苹果树下思考,突然一只熟透的苹果掉落到眼前。这在普通人看来极为平常的现象却引起了牛顿的注意:成熟的苹果为什么要落向地面而不飞向天空呢?这一定是有什么力量在吸引它!不过且慢,牛顿接着又联想到:那么天上的月亮为什么就不因被吸引而掉落下来呢?其他物体间有没有这种吸引呢?

从此牛顿开始了对物体间引力的研究,并经历了长达20年的联想、推理和运算,终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决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如果说"苹果落地"对这一定律的发现有什么重要作用的话,那就是它激发了牛顿的联想,使牛顿注意到了别人不曾注意的问题。

牛顿从小便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碰到问题总喜欢产生丰富的联想,长大之后也没有放弃这一习惯。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就对周围的平凡琐事多加观察,多加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不无稗益。

梦----色彩斑斓的想象世界

我们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类。儿童想象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所谓无意想象就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不自主的、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这种想象是想象中最简单、最初级的形式。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无意想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当我们劳累一天酣然人睡后,大脑却没有休息,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梦也就在这时产生了。当我们醒来时,有的梦还能清晰记得,甚至我们会津津有味地讲述奇异的梦境,好像刚刚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一样。在梦里我们可能与久别的友人重逢,可能变成超人邀游太空宇宙,也可能历尽奇险……

这睡眠中的无意想象甚至还会带给科学家解决疑难问题的答案呢!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做过这样的梦。当时,有机化学上最紧迫需要解决但又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是苯分子的结构形式。有人推测是直链式的,构成分子的原子相互连接在一条直链上。凯库勒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偶然有一次他在马车上打瞌睡,梦见直链上的原子在跳动,突然原子链慢慢地形成一个旋转着的环。醒来后,他回忆了这场梦的片断,意识到苯的结构不是直链的而是六角环形的。这奇妙的梦就这样解开了疑难。

从梦的内容来看,无论是结构完整的还是杂乱无章的,都具有生动形象性,而且其中的形象往往是新事物的组合,甚至是一些从未见过的东西,因而对梦的记忆常常令我们回味无穷。由于梦本身是无意识进行的,我们说它是特殊的想象,梦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无意想象的世界!

在联想的花园中采撷

联想就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它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由杭州想到西湖,由冬天想到下雪是接近联想;由红太阳联想到温暖,由玉盘联想到月亮等是类似联想;而由好想到坏,由寒冷想到温暖,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则是对比联想。

联想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在得出问题结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在《打赌》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能够连续15年深居在一间屋子里,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不接待来客,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一笔巨款。文人同意了,于是,日复一日,春来冬去,天天在屋子里坐着读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传记、逻辑……什么书都读。15年的期限很快就要满了。受到破产威胁的银行老板为了避免破产,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发现人去屋空,只有留在桌子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5年里他博览群书,苦读深思;悟出了人生的道理,视金钱如粪土。因此他决定废弃旧约;主动走了。这个文人的脑子里把众多的各不相同的知识织成联想之网。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联想有一个最佳程度的问题。如果联想偏向过于稳固;考虑问题显得千篇一律、呆板,好像是按着公式在进行;但如果是过于灵活,思维就变得零乱、不连贯万反而影响思维的敏捷性。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联想达到最佳程度,使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呢?进行有目的的、带着问题的联想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等都有助于联想最佳程度的建立。
 

读书人网 >想象记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