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最后冲刺试

发布时间: 2010-11-15 14:40:52 作者: 小乐

编辑推荐: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1)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2)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3)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解析】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

  3.【答案】√

  4.【答案】×

  【解析】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之前的,税收应当优先于抵押权执行。

  5.【答案】√

  6.【答案】×

  【解析】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7.【答案】√

  8.【答案】×

  【解析】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9.【答案】√

  10.【答案】√

  四、不定项选择题

  【案例1答案】

  (1)

  【答案】B

  【解析】(1)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者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允许扣除的开发费用的金额=(5000+3000)×50%×10%=400(万元);(2)出租的房产不缴土地增值税。

  (2)

  【答案】C

  【解析】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是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因转让房地产缴纳的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其在转让时缴纳的印花税已列入管理费用中,故不允许单独再扣除。允许扣除的有关税金(含教育费附加)=18000×5%×(1+7%+3%)=990(万元)。

  (3)

  【答案】A

  【解析】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扣除项目合计金额=(5000+3000)×50%+400+990+(5000+3000)×50%×20%=6190(万元)。

  (4)

  【答案】A

  【解析】(1)增值额=18000-6190=11810(万元);(2)增值率= 11810÷6190=190.79%;(3)采用速算扣除法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11810×50%-6190×15%=4976.50(万元)。

  (5)

  【答案】D

  【解析】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8000+2000)×5%×(1+7%+3%)=1100(万元)。

  (6)

  【答案】C

  【解析】应缴纳的房产税=2000×12%=240(万元)。

  【案例2答案】

  (1)

  【答案】C

  【解析】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4000-2000)×20%-375=1225(元)。

  (2)

  【答案】B

  【解析】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属于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所得,故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1-20%)×20%=1600(元)。

  (3)

  【答案】C

  【解析】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演出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00×(1-20%)-8000]×20%=320(元)。

  (4)

  【答案】D

  【解析】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1-20%)×20%×(1-30%)+(3000-800)×20%×(1-30%)=868(元)。

  【案例3】

  (1)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无关;(2)选项B: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选项C: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其中,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1日;(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2)

  【答案】AD

  【解析】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应当自《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在本题中,曹某与甲公司连续2次订立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均发生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曹某据此要求甲公司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张不成立。

  (3)

  【答案】A

  【解析】(1)选项A: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2)选项B: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3)选项C: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本题中,孙某在试用期内的月工资不得低于1000元;(4)选项D: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只有“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4)

  【答案】AC

  【解析】(1)选项A: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2)选项B:在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3)选项C: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医疗期内遇合同期满,则合同必须续延至医疗期满,职工在此期间仍然享受医疗期内待遇;(4)选项D: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只有在“劳动者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5)

  【答案】CD

  【解析】(1)选项A: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选项BC:劳动合同期满后,若用人单位不同意按照维持或高于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即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对于2008年1月1日后,因劳动合同终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应自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属于经济补偿的计算范畴;(3)选项D:从2008年1月1日起,李某的补偿年限为2年(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甲公司应当向李某支付12000元(2个月×月工资6000元)的经济补偿金。

  (6)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2)选项B: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3)选项CD: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在本题中,补偿年限为6年,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18000元(6个月×月工资3000元),甲公司应当向郑某支付36000元的赔偿金。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