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历年

发布时间: 2012-08-24 22:05:33 作者: maylh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已知当前的国债利率为3%,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出于追求最大税后收益的考虑,该公司决定购买一种金融债券。该金融债券的利率至少应为(  )。

  A.2.65%

  B.3%

  C.3.75%

  D.4%

  【答案】D

  【解析】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购买的金融债券收益要想大于国债的收益,其利率至少为3%/(1-25%)=4%。

  2.(2010年)“公司实施税务管理要求所能增加的收益超过税务管理成本”体现的原则是(  )。

  A.税务风险最小化原则

  B.依法纳税原则

  C.税务支出最小化原则

  D.成本效益原则

  【答案】D

  【解析】税务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效益。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针对各税种和企业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力争使通过税务管理实现的收益增加超过税务管理的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2011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税务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合法性原则

  B.事先筹划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服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

  【答案】ABCD

  【解析】企业税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事先筹划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服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

  2.(2010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税务管理内容的有(  )。

  A.税务信息管理

  B.税务计划管理

  C.税务风险管理

  D.税务征收管理

  【答案】ABC

  【解析】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的联系来看,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税务信息管理;税务计划管理;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纳税实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另外,企业还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


       三、判断题

  1.(2011年)企业可以通过将部分产品成本计入研究开发费用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以降低税负。(  )

  【答案】×

  【解析】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把部分产品成本计入研究开发费用,违反了会计准则中关于成本归集的相关规定。

  2.(2010年)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为避免企业多缴税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和措施,应由财务部做出决策并负责督导。(  )

  【答案】×

  【解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防止和避免企业偷税和漏税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和措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由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

  四、计算分析题

  1.(2011年)为适应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形势,C公司于2009年年初购置了一台生产设备,购置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经税务机关批准,该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C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C公司当年亏损2600万元。

  经张会计师预测,C公司2011年~2016年各年末扣除折旧的税前利润均为900万元。为此他建议,C公司应从2011年开始变更折旧办法,使用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替代年数总和法,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对企业更有利。

  在年数总和法和直线法下,2011~2016年各年的折旧额及税前利润的数据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年数总和法下的年折旧额及税前利润单位:万元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折旧额

633.33

527.78

422.22

316.67

211.11

105.56

税前利润

266.67

372.22

477.78

583.33

688.89

794.44

  表2直线法下的年折旧额及税前利润单位:万元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折旧额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税前利润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要求:

  (1)分别计算C公司按年数总和法和直线法计提折旧情况下,2011~2016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C公司是否应接受张会计师的建议(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3)为避免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C公司变更折旧方法之前应履行什么手续?

  【答案】

  (1)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2015年均不需要缴纳所得税,2016年缴纳所得税=794.44×25%=198.61(万元),2011~2016年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为198.61(万元)。

  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2014年不需要缴纳所得税,2015年需要缴纳的所得税=(530.56×5-2600)×25%=13.2(万元),2016年缴纳所得税=530.56×25%=132.64(万元),2011~2016年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为13.2+132.64=145.84(万元)。

  (2)由于145.84小于198.61,所以,应该接受张会计师的建议。

  (3)应该提前向税务机关申请,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准之后再改变折旧方法。

  2.(2010年)D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北方地区销售,虽然市场稳定,但销售规模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D公司准备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并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负责公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个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供选择:甲方案为设立子公司;乙方案为设立分公司;丙方案为先设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D公司总部及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D公司总部2010~2015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1000万元、1100万元、1200万元、1300万元、1400万元、15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资料二:预计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2010~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假设分公司所得税不实行就地预缴政策,由总公司统一汇总缴纳;假设上海浦东新区纳税主体各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要求:计算不同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下2010~2015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答案】

  甲方案:

  2010~2015年公司总部缴纳所得税总额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875(万元);

  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所以需要纳税。

  根据公式“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以及“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时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可知:

  分支机构2010~2015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200+200+300+300+400)×15%=210(万元)

  甲方案下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共计纳税额=1875+210=2085(万元)

  乙方案:

  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2010~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合并后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1000)、(1100+200)、(1200+200)、(1300+300)、(1400+300)、(1500+400)即:0万元、1300万元、1400万元、1600万元、1700万元、1900万元。2010~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纳税总额为:(1300+1400+1600+1700+1900)×25%=1975(万元)

  丙方案:

  2010年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合并纳税,应缴所得税为(1000-1000)×25%=0(万元)。

  2011~2015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各自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1~2015年公司总部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100+1200+1300+1400+1500)×25%=1625(万元)

  2011~2015年分支机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200+300+300+400)×15%=210(万元)丙方案下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总额=1625+210=1835(万元)

  所以三个方案中,丙方案缴纳的所得税最少,为最佳设置方案。

  【说明】本题甲方案中比较容易出错。原因是2010年教材243页〔例7—17〕存在不妥(根据241页的公式可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扣除了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但是例题答案中认为题中给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没有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与教材241页的公式矛盾),所以,如果按照〔例7—17〕的思路回答,估计也不会扣分。即回答为:分支机构在2010~2014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015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400×15%=60(万元);甲方案下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共计纳税1875+60=1935(万元)。考试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判断其应纳税所得额是否已经弥补过以前年度亏损。

  五、综合题

  (20L0年)F公司为一家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2009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公司上市三年来一直执行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年增长率为5%,吸引了一批稳健的战略性机构投资者。公司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占60%。2008年度每股派发0.2元的现金股利。公司2010年计划新增一投资项目,需要资金8000万元。公司目标资产负债率为50%。由于公司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成长能力,公司与多家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金额单位:万元

货币资金

12000

负债

20000

股本(面值1元,发行在外10000万股普通股)

10000

资本公积

8000

盈余公积

3000

未分配利润

9000

股东权益总额

30000


  2010年3月15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了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2009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1)甲董事认为考虑到公司的投资机会,应当停止执行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将净利润全部留存,不分配股利,以满足投资需要。

  (2)乙董事认为既然公司有好的投资项目,有较大的现金需求,应当改变之前的股利政策,采用每10股送5股的股票股利分配政策。

  (3)丙董事认为应当维持原来的股利分配政策,因为公司的战略性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他们要求固定的现金回报,且当前资本市场效率较高,不会由于发放股票股利使股价上涨。

  要求:

  (1)计算维持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下公司2009年度应当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

  (2)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3)分别站在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比较分析甲、乙、丙三位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利弊,并指出最佳股利分配方案。

  【答案】

  (1)公司2009年度应当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10000×0.2×(1+5%)=2100(万元)

  (2)甲方案:个人所得税为0

  乙方案:个人所得税=10000×50%×60%×20%×50%=300(万元)

  丙方案:个人所得税=10000×0.2×(1+5%)×60%×20%×50%=126(万元)

  (3)甲董事提出的方案:

  从企业角度看,不分配股利的优点是不会导致现

  金流出。缺点是在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目标资产负债率且与多家银行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使用留存收益满足投资需要,将会提高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作为一家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停止一直执行的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将会传递负面信息,降低公司价值。

  从投资者角度看,不分配股利的缺点是不能满足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的要求,影响投资者信心。乙董事提出的方案:

  从企业角度看,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是不会导致现金流出,能够降低股票价格,促进股票流通,传递公司未来发展信号。缺点是在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目标资产负债率且与多家银行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使用留存收益满足投资需要,将会提高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

  从投资者角度看,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是可能获得“填权”收益,缺点是不能满足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的要求。

  丙董事提出的方案:

  从企业角度看,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在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目标资产负债率且与多家银行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负债融资满足投资需要,能够维持目标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有助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提升公司价值和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缺点是将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通过借款满足投资需要将会增加财务费用。

  从投资者角度看,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的优点是能够满足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的要求,从而提升投资者信心。

  基于上述分析,鉴于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又能兼顾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的要求,因此,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最佳。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