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需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作可行性研究工作
2. 统计部门规定第一次正式破土开槽开始施工的时间,为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3.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为大型民用建筑工程的三阶段程序
4. 竣工验收委员会应由银行、物资、环保、劳动、统计等部门组成
5. 竣工验收目的是为了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保证正常生产;有关部门单位可总结经验教训;建设单位对合格项目可移交
6. 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开成果、验核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开发成果转入流通和实用的标志。
7. /建设单位必须在竣工验收合格之日15天内,到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部门备案。
8. 日照间距对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用地规模有直接关系
9. 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时间内,实际日照时数占太阳的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它与纬度、气候条件有关
10.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
方 位 0°~15° 15°~30° 30 °~45° 45°~60° >60°
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11. 建筑物的埋深应大于冻土深度
12. 选择场地应考虑地下水位高度,地下水对基础有无腐蚀,蓄水层水量
13. 建设用地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14. 国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建设者支付,使用期是有限的
15. /控制噪声应首先采取选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16.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M2/人)
Ⅰ 60.1—75.0
Ⅱ 75.1—90.0
Ⅲ 90.1—105.0
Ⅳ >105.1—120.0
17. /城市用地分: 居住、 工业、 道路广场、 绿化用地 四大类
用地指标(m2/人) 18--28 10--25 7--15 9
占比例% 20--32 15--25 8--15 8--15
18. /一级城市人均用地指标为91--105m2/人
19. /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的60-75%
20. /试点小区的容积率一般为0.9-1.1
21. /居住区中,住宅用地的比例为45-60%
/小区中,住宅用地的比例为55-65%
22. /大城市市区及近郊非农业人口指标为50万
23.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无单位
24. 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用地面积
25. 绿化系数(绿化率)=绿化面积/用地面积
26.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27.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28.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9.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30. /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31. /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32.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33.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4. /在估算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所需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时,使用的控制指标单位是M2/千人
35. 工民建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公式一般不要单位综合指标
36. /居住区人口规模为 30000--50000人 服务半径800--1000M 10000--15000户
小区人口规模为 7000--15000人 服务半径400--500M 2000--4000户
组团人口规模为 1000--3000人 服务半径150--200M 300--700户
37.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称平均层数
38. 居住区与工厂区之间的步行距离以<25min为宜
39. /控制综合医院的用地指标和平均建筑面积指标时,使用的单位是M2/床
40. /管线应直角相接,且转弯井不宜在路上
41. 商业中心停车场指标为0.3辆/100M2
42.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夹角
43. 底层公建住宅,用地总面积按各自总建筑面积比分摊
44. 特级工程收费在一级工程收费基础乘以1.1的系数
45. 风玫瑰图一般用八个或十六个(、32)罗盘方位表示,风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
中心圆圈内的数字代表全年的无风频率
每个圆圈的间隔为频率,数值以%表示
八方位风频顶点连线为该风向风频
46. 地面倾角6°以下的场地
1:500和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
1:2000时为1M
1:5000时为2M
47. 大型建设项目选择场地时,收集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较合适
48.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都相同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距是相同的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是不同的,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等高线可表示各种地貌
49. /城市公厕间距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或新建居民区300-500米
流动人口密集街道300米
一般街道750-1000米
未改造的老居民区100-150米
50. /城市公厕净高宜为3.6-4.0米
51. /档案馆共分为特国家、甲省直辖市、乙省辖市、丙县级四个等级
52. /大中型商店建筑选在城市商业区或主要道路的适宜位置
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
或基地内应有不小于1/4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建筑的背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应设集散场地和停车场
53. 图书馆基地应地点适中,交通方便,公共图书馆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要求、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注意日照及自然通风条件,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物得到良好的朝向,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54. 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布局:
分区明确,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汽车进出站口应设置引道,并应满足驾驶员视线要求
汽车进出站口应与旅客主要出入口或行人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55. 电台电视台场地选择
宜设置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城市中心附近,临近城市干道和次干道
环境安静无强震动和强噪声源、空中无飞机航道、远离高压架空线和高频发生器
足够发展余地
56. /多层车库宜选在道路畅通、交通方便的地方
但须避免直接建在城市交通干道旁和主要道路交叉口处
应考虑一定的室外用地作停车、调车和修车用
体量大,设计时应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重点防火部门,与周围建筑保持一定的消防距离和卫生间距
尤其不宜靠近医院、学校、住宅建筑
57. /城市广场可分为市政、交通、商业、休息及娱乐、纪念、宗教等六类
58. 旅客站站前广场设计规划要求:
广场形态应与站房、人流、车流协调,与城市总体布局协调
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人流、车流不得交叉
各种不同车流避免冲突
过境交通不得穿越广场,广场内要选择恰当的人行活动平台以使广场空间与流线组织各得其所
主要美化环境,适当安排绿化,方便旅客休息
功能分区明确;停车场地适当分隔;全面考虑发展问题;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特点等
59. /航空港与城市的理想距离为10--30公里
60.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和宅间道路共四级
/居住区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道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
人行出入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则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大于150M
过境车辆不许穿越居住区、道路要通而不畅
61. /村镇道路是规划范围内的宽3.5M以上道路的总称。
分四级:一级14--20M,二级10--14M,三级6--7M,四级3.5M
62. /残疾人步行速度为0.5M/S
63. /公交站点的最大服务半径是500M
64. /公交车辆进出停车车位的方式宜顺车进出,条件不允许可倒车进,绝对不允许倒车出
65. /行道树株距一般位6--8M
66. 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内容:
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布置
结合地形,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
协调室外管线敷设而进行的管线综合布置
绿化布置和环保
67. /管线宜与建筑物或道路平行布置
主干管线应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户较多的一侧
68. /临时让永久、小管径让大管径、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新设计的让原有的
有压力的让重力流的、施工工程量小的让施工工程量大的
69. /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70. /大中型建设项目场地选择的工作依据主要是‘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71. /大中型建设项目场地选择的工作步骤1.原始资料 2.组建 3.踏堪 4.报告
72. 建设项目场地选择的工作报告内容
场地选择的依据、建设地区概况以及选择过程、选择标准
各个场址方案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场址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的比较、基建费用的比较和经营费的比较
当地领导部门对选址的意见和有关必须的协议文件、场址的区域位置图、总图可作为附件
73. /场址选择收集气象资料有严寒日日数、采暖期日数、冬季初冻和春季解冻的日期
当地采用的雨量计算公式
历年和逐月的平均、最大和最小降雨量
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雨量以及连续最长降雨天数
74. 煤气基础资料有当地煤气站能供应的煤气量、煤气压力、发热量及其化学成分
接管点至工程项目引入点的距离,以及接管点的坐标、标高、管径
煤气的供应价格
75. 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76. 地震烈度分为12级
地震震级分里氏10等级
基本烈度是某地区百年遇最大烈度
77.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78. 中型建设项目选址时应避开山区不均匀地基
79.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一层建筑60-100 kPa
二、三层建筑100-120 kPa
四、五层建筑120 kPa
80. /城市的防洪标准:
特别重要城市 洪水重现期≥200年
重要城市 ≥100--200年
中等城市 ≥50--100年
小城市 ≥20--50年
81. /为预防洪水侵袭场址不宜选在紧靠水坝坝址的下游一侧
82. /场址不易选择在经常泛滥的江湖两侧,特别在洪水淹没线的范围以内
83. /在坡地建筑物的高坡一侧布设截洪沟
84. /设计建构筑物的地坪标高,应高出计算洪水水位0.5M
85. 大中型建设项目场地选择应避开:
地震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
发育的岩溶(咯斯特)地区
一级膨胀性和较厚的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
86. 居民区场地应不占良田,尽量利用荒地,山地
场地用地要充裕和卫生条件良好
尽量靠近城市,以利用城市已有的公共设施
87. 对居民区有污染的工厂,应位于生活居民区污染系数最小方位侧
88. /污水厂选址于排水集中量大的低地,地理位置适中
89. 环境影响报告书属可行性研究阶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由建设单位上报
90. /场地竖向设计排水方式宜随地势排水最好
91. 抗震基本烈度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为准
92. /玻璃面朝东、西、南向最少者热负荷量小
93. /每人每座使用面积:
办公楼的普通办公室 3M2/人
小学校的普通教室 1.1M2/人
中学的实验室 1.8M2/人
甲级剧场观众厅的观众席 0.7M2/人
94. /600户的组团居住区主要公共设施是:托幼、卫生、早点、居委会
95. /建筑物长度是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
96. /严寒地区: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
97. /寒冷地区:北京、西安、郑州
98. /夏热冬冷地区:合肥、长沙
99. /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100. /温和地区:昆明
编辑推荐
欢迎光临该注册建筑师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jzs/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