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6某酒店火灾事故
乙市某酒店于1983年6月动工建设,1986年4月投人使用,楼高9层共31 m,建筑面积7 130 ,1层是大堂、商场,2层是餐厅,3~9层是客房。起火当晚,该酒店入住旅客243人。
1996年7月16日下午5时,2层餐厅刘某打开电风扇,至17日凌晨1时许锁门外出时,没有把电风扇电源关闭。电风扇在运转中,异物进入电风扇罩内,影响电风扇正常转动,加大负荷,引起电机电流增大,使电风扇电源线过热燃烧,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导致火灾。7月17日凌晨1时50分有人发现起火,即告知在1层大堂值班的保安员。保安员上2层发现一房间着火,见房门上了锁,就回1层打电话找酒店值班经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2层拟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打开消火栓开关又无水。此时火势已蔓延,该保安员再跑回1层大堂给各楼层服务员打电话,最后才想起打“119”电话报警。市公安消防局指挥中心于2时16分接到报警,先后调动5个消防中队,共13台消防车12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救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仅用10 min就将火扑灭。在灭火过程中,一部分消防人员利用4台云梯车在酒店的东西两侧升高救人,一部分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各楼层,采取背、抬、扶等方法救人,共抢救和疏散出222人。
这起火灾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84万元。
1.简述卤代烷和二氧化碳灭火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参考答案
卤代烷灭火机理主要是通过溴和氟等卤素氢化物的化学催化作用和化学净化作用,大量捕捉、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迅速将火焰扑灭。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通过稀释氧浓度、窒息燃烧和冷却等物理机理灭火。
适用范围:卤代烷和二氧化碳都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中一般固体物质的表面火灾。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还适用于扑救棉、毛织物及纸张等部分固体的深位火灾。
2.简述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及人员逃生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有:(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3)火场侦察。(4)扑救路线的选择。(5)供水措施。(6)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7)防排烟措施。
高层建筑人员的逃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2)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和避雷管线进行逃生。(3)封闭房间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进入。(4)用绳子或床单撕成布条连接起来,把一端捆扎在牢固的固定物件上,顺另一端落到地面。
案例47某歌舞厅特大火灾事故
1996年11月20日,丙市发生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事故经过:丙市某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
1996年11月20日13时20分左右,该歌舞厅3号雅间内,吴某(市化工技校学生)给李某(市玻璃制品厂工人)等人散发香烟,李某坐在转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沙发起火。李某和陈某(待业青年)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灭。进而火势蔓延,火焰蹿出了3号雅间,将歌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当火焰蹿出3号雅间,迅速蔓延时,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 m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有的人又返到南安全门(安全门平时上栓挂锁,很少有人知道)。在舞厅的304人中(包括工作人员5名),只有71人逃生成功,其余233人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有的被烧死,有的窒息而亡。造成死亡233人(其中男133人,女100人),重伤4人,轻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的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1.请根据本案例的描述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李某在3号雅间点烟时,将沙发引燃,并未能及时将火扑灭。
造成火灾事故的间接原因:(1)该歌舞厅严重违章经营。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而火灾发生时,场内人员达299人(不包括工作人员5名),严重超员。(2)歌舞厅使用大量可燃物装修。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3)歌舞厅起火后,经营者没有及时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造成人群混乱,拥至狭窄的北门,挤倒成堆,加之室内装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大量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造成人员死亡。
2.通过该事故,请分析在火灾初期阶段,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疏散措施可以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中的伤亡。
参考答案
(1)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
(2)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
(3)疏散引导。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撤离火场。
(4)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对疏散出来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
案例48某花炮厂爆炸事故
某花炮厂属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鞭炮和烟花。在全省烟花爆竹企业专项整治期间,该厂从2000年12月开始停产整顿,至2001年4月整顿完毕,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复同意该厂恢复生产,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2002年4月,该厂修建用来搬运原料的卷扬机提升系统,卷扬机提升斜长约60 m,垂直高度30多米。上工区在半山腰,下工区在卸货停车场,操作平台设在上工区。卷扬机于2002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该厂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明确指出自制的卷扬机不能使用,如要使用须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当地公安部门在2002年11月1日对该厂核查中,特别指出卷扬机不得用于运输药料,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法人代表A当场表示,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黑火药,卷扬机只是用来搬运辅助材料,绝不运载带药原料和人,厂里也制定了制度并告知全厂职工,违者罚款。A还以书面形式向公安部门作出保证,绝不会用卷扬机来搬运黑火药和人。但事实上,自2002年10月份以来,该厂曾多次利用卷扬机搬运过黑火药,A对此视而不见。
2003年2月22日,厂安全负责人8前往某市购买黑火药和烟花材料,当日在该市租用了两辆5 t解放牌货车。23日上午,一辆车装载4 t黑火药、1 t高氯酸钾,另一辆车装载约7 t的烟花材料。8负责押运。车抵达厂后,根据副厂长C的指示,8指挥司机将第一辆车先行开至卷扬机下工区。副厂长C指派三名工人去卸货,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为加快搬运速度,C又去找几辆手推车来运送,当天值班管理人员D也听命指派9名工人到卷扬机上工区去搬运。未经专业培训的D操作卷扬机,两名工人在旁负责卸货,其余7名工人用两辆手推车将货物搬运入库。卷扬机前两次提升上来的是高氯酸钾,在提升期间,卷扬机曾发生吊篮下滑的故障。第三次提升黑火药时,因提升过卷、钢丝绳突然崩断,吊篮坠落至下工区地面,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20人轻伤。
1.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责任事故。
理由是:
(1)违规使用卷扬机和手推车运送黑火药。
(2)在发现卷扬机发生故障后,未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违规操作。
(3)操作人员无证操作卷扬机。
2.请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卷扬机在操作过程中钢丝绳崩断,造成装载黑火药的吊篮坠地产生碰撞导致吊篮内黑火药爆炸。
(3)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采用卷扬机运送黑火药。
(4)作业现场管理混乱。
(5)用于货物运输的卷扬机未经检验。
(6)卷扬机操作人员无证操作。
(7)政府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3.写出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参考答案
(1)副厂长c违章指挥。
(2)值班人员D无证上岗。
(3)安全负责人B的行为虽然是听命于副厂长c的命令,但作为厂安全负责人未制止用卷扬机与手推车运送黑火药。
(4)企业法定代表人A,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4.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措施。
参考答案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6)加大安全投入。
编辑推荐
欢迎光临该注册安全工程师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anquan/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