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连接:
-
2010年北京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试卷
-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
2010年北京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试卷
-
2010年北京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情境中的 [ ]
A.学习
B. 学生与教师
C. 教师与教学
D. 学与教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
A. 价值化
B.人格化
C. 社会化
D.价值化
3.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
A. 促进学校的发展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
C.促进师生的发展
D.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所有的学与教
B.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5.下列著作中,加涅的代表作是 [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目标分类》
C.《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D.《学习的条件》
6.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7.(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 ]
A.教育
B.教学
C.课
D.学校教育
8、教活动的主体是 [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班主任主要依靠少数几个干部维持班上工作,多数学生对班集体的支持仅属一般。这 种班集体属于 [ ]
A.团结的班集体
B.散聚的班集体
C.离散的班集体
D.发展的班集体
1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 ]
A.格式塔效应
B.艾宾浩斯效应
C.马斯洛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11.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交往障碍中 [ ]
A.课堂语言障碍
B.心理障碍
C.角色地位障碍
D.课堂效果障碍
12.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 [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13.在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把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评审六项的是 [ ]
A.布鲁姆
B.柯拉斯沃
C.齐卜勒
D.泰勒
14.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是 [ ]
A.教师的教学行为
B.是否理解学生
C.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D.理解自己
15.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是 [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16.______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17.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18.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9.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______。
20.教师可能间断或同时地扮演很多角色,其中,教师的中心角色是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教育
22.教育经验总结法
23.个体社会化
24.课
25.讲台效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7.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2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0.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32.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7.D 2.C 3.D 4.B 5.D 6.B 7.C 8.B 9.B 10.D 11.B 12.A 13.A 14. A 15.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903
17.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
18.启动动能,导向展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19.课堂教学能力
20.教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P19)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22.(P14)教育经验总结法: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专业研究者同教师一道,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的方法。
23.(P2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4.(P23)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25.(P43)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P8-9)
答: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27.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P25—30)
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
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P44—45)
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2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P64-65)
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0.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
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5)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2.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P56—51)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