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与心理学
教育的目的:传递人类知识经验和改善人的本性。
广义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以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下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
(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自然与社会科学,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高教与普教的区别:
教育任务不同:高教专业教育,普教基础知识。
教育对象不同:高教大学生,普教中小学生。
社会职能不同:高教有三个职能,
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培养方式不同。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高与专)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对象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
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真实,主观影响大、数量有限、代表性差。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一)人类心理概念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人类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
人类心理现象
(一)个体心理系统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分四方面: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2、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
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感知活动时可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
思维活动时可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
情绪活动时可产生激情或应激状态
意志活动时可出现犹豫或果敢状态
4、心理特征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
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
(二) 个体心理与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的反
应动作和活动构成。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
科学分析,可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
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