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影响经典条件反射的因素
a. US与CS的强度
强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比如:一只老虎
比一只野猫更易产生逃避反应。
b. US和CS之间的时间关系
CS先于US发生 条件反射容易形式。
如:延缓、痕迹条件反射。
CS落后于US发生条件反射很难形式。
如:后置性条件反射。
c. US和CS之间的一致性。
US和CS同时出现 -----易
US和CS间常出现------难
d. 共同作用的次数
US与CS共同配合出现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强。
(一)操作条件反射性学习
1 .代表人物:桑代克, 斯金钠。
2. 反应模式
R1
R2
R3
R4
R5
如果在作出R3的行为反应时,给以正性强化,那么在将来这种行为就会被加强,与此同时,因R1、R2、R4、R5未得到强化,其反应逐渐消失。
3 经典实验过程:白鼠、斯金钠箱(扛杆、食物盘)、食丸。
4 .基本概念:
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应答性行为:特定刺激引起的不随意反射性反应,又称为引发反应,经典条件作用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称为自发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
4)消退
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在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作出此反应的概率便降低。
5)惩罚
当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种反应发生的过程,称为惩罚。
与消极强化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意义:多用正强化;用忽视方法消除消极行为,少用惩罚。
(二)行为发展理论的应用
A:在教学上的应用
1. 激励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强化学生正确良好的行为反应,如:上课听讲、积极举行发言、认真做作业等,可促使学生积极采取相尖的行动,从而促进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动机。
2. 革新教学方法
3. 促进语言学习
儿童语言行为由外界增强作用所引发。
4. 增进特教发展
行为改变技术可用于教会智力障碍者的一些行为:如上厕所、自助技能(吃东西、穿衣和个人卫生)、社会技能等。
B:在行为塑造方面的应用
1. 塑造良好行为
可采用积极口强化、逃避与躲藏惩罚等策略。
2. 改善不良行为
可采用下列策略
1)安排某些条件,使其在表现不良行为之后不能获得满足。
2)当不良行为发现频次依我们要求的次序递减时,给予强化,直到消失为止。
3)当不良行为出现时,采取隔离方 法,使其没有与他人共处的机会。
4)采用厌恶刺激,以改进其行为。
(三)在医学上的应用
主要用于一些神经疾病人:如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
此外,也用于社会障碍、人格障碍、厌食症等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