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笔记(六)

发布时间: 2012-07-22 10:07:59 作者: sxsgeass

  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运动技能的界定

  (一)运动技能的定义

  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义、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1.连续—断续:如开汽车,打活动靶等。射击静止的目标。

  2.精细—粗壮,打网球、跑步、游泳、举重、写字、织毛衣。

  3.内反馈—外反馈:抄写、滑雪、打球,如熟练打字、闭眼在纸上写字。

  4.简单—复杂:驾驶飞机比驾驶汽车就要复杂得多。

  二、运动技能的结构

  (一)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1.动作或动作组。

  就其难易程度来说,动作又可以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

  反射动作是简单的单元动作。

  基本—基础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反射动作组成的,跑、跳、滚、抓等动作都是基本—基础动作。

  技巧动作又是一系列的基本—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

  (一)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2.知觉能力

  知觉能力包括动觉、听觉、视觉、触觉辨别的能力。其中手眼协调、手脚协调、身体平衡对完成任务有重要意义。

  3.体能

  包括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

  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一)操作的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样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

  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

  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二)操作的模仿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三)操作的整合

  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四)操作的熟练

  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1)内部学习动机:指个体内在学习需要引起的,如学习兴趣、求知欲等 。

  (2)外部学习动机: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如老师或父母奖励等。

  (四)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所决定:

  1认知内驱力: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方法是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习的外部动机,是个体因自己的本事(胜任能力、工作能力)提高而获得响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为了赢得长者(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六)动机冲突与目表确立

  动机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冲突的矛盾心理。

  目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

  (七)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1.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个体行为质量有关.

  学习质量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影响。

  (一)强化动机理论

  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酬,因此主张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读书人网 >心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