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表面的相似程度;结构的相似性,学习情境、学习目标的相似性。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处理陌生的问题。
(三)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
(四)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正负)的双重性。
五、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从整体出发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而具体,不能含糊笼统。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选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事实材料,作为教材内容。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及学习的技能。
学习与学习风格
一 学习风格的界定
西方国家有不同的内涵;
我国谭顶良先生的定义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情绪、态度、动机、偏好)的总和。
学习风格的特点:
第一:独特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二:稳定性。形成后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具可塑性。
第三: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
二 :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互联系:
第一: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组成部分。从两者的研究视角和内容看出,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组成部分,学习风格包含认知风格。
第二: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三: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交互作用发展起来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文化。
相互区别:
第一:认知风格具有更多的先天成分,学习风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与智力的关系不同。认知风格独立于智力,但学习风格的形成受智力水平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