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一)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1.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需求的感知。他们对财务报表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2.获利能力趋势。
3.因没有遵守贷款契约、合同约定、法规条款和法定的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
4.计算管理层报酬(奖金等)的依据。
5.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感性。
6.重大或有负债。
7.通过一个账户处理大量的、复杂的和相同性质的个别交易。
8.关联方交易。
9.可能的违法行为、违约和利益冲突。
10.财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性质、复杂性和组成。
11.可能包含了高度主观性的估计、分配或不确定性。
12.管理层的偏见。管理层是否有动机将收益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13.管理层一直不愿意纠正已报告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缺陷。
14.与账户相关联的核算与报告的复杂性。
15.自前一个会计期间以来账户特征发生的改变(例如,新的复杂性、主观性或交易的种类)。
16.个别极其重大但不同的错报抵销产生的影响。
(学习要求,读懂,会运用,做题时能够注意到这些要点,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可以联系风险评估的内容)
(二)从数量方而考虑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适当的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的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所定义的财务报表指标(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提出的其他具体要求;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财务报表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到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历年试题单选题
1.在选择确定重要性的基准时,A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财务报表要素
B.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C.财务报表个别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特殊需求
D.甲公司所处行业和经营环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我们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要站在所有预期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站在个别使用者特殊的角度去考虑。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报告收益(如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和费用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
(1)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
如果被审计单位本年度税前利润因情况变化出现意外增加或减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按照近几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更加合适。
(2)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百分比和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百分比无论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体情况,都是适当的。
(3)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例如,财务报表含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大额估计,注册会计师并不会因此而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更高或更低的重要性水平。
历年试题单选题
1.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下列各项中通常不宜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基准的是( )。
A.持续经营产生的利润
B.非经常性收益
C.资产总额
D.营业收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判断基准。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报告收益(如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和费用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
历年试题单选题
1.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无论下列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错报金额是否低于重要性水平,A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是( )。
A.甲公司的存货
B.甲公司的应收账款
C.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D.甲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那些金额本身就低于所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特定项目作额外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考虑是否能够合理地预计这些项目的错报将影响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如有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在作出这一判断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l)会计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和披露的预期;(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报酬)(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特定业务分部(如新近购买的业务)的财务业绩。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根据定义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或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3.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4.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非连续性审计;(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如处于低风险行业,市场压力较小)。
历年试题多选题
1.在运用重要性概念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考虑包括在内的有( )。
A.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B.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C.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
D.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在运用重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以及具体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在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下列各项因素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考虑的有( )。
A.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B.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C.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
D.甲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期望值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历年试题单选题
1.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A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修改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理由是( )。
A.审计的时间预算重新调整
B.约定的审计收费发生变化
C.甲公司及其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D.甲公司在下一年度采用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进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题目中“甲公司及其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就是具体环境的变化,因此是修改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理由。
历年试题多选题
1.下列情形中,A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在审计过程中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有( )。
A.甲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B.A注册会计师获取新的信息
C.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A注册会计师对甲公司及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生变化
D.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五)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注意,这里的审计风险,往往是指客观的审计风险,或者说实际的审计风险,而我们后面提到的审计风险,更多是事务所事先确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2.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
3.注意,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