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性,5岁,双眼均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细胞发生改变的基因是 E(2.2.1)
A. APC基因
B. WT-1基因
C. P53基因
D. NF-1基因
E. Rb基因
2. APC基因突变可引起 B(2.3.2)
A.神经纤维瘤病
B.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C.视网膜母细胞瘤
D.肾母细胞瘤
E.家族性乳腺癌
3. WT-1基因突变可引起 D(2.3.3)
A.神经纤维瘤病
B.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C.视网膜母细胞瘤
D.肾母细胞瘤
E.家族性乳腺癌
4. BRCA-1基因突变可引起 E(2.3.3)
A.神经纤维瘤病
B.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C.视网膜母细胞瘤
D.肾母细胞瘤
E.家族性乳腺癌
5. NF-1基因突变可引起 A(2.3.3)
A.神经纤维瘤病
B.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C.视网膜母细胞瘤
D.肾母细胞瘤
E.家族性乳腺癌
6. 不符合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的描述是 C(2.3.4)
A. 在遗传性肿瘤中起决定作用
B.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着色性干皮病属于遗传性肿瘤
D. 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制基因丢失或灭活引起
E. 遗传性肿瘤也可由DNA修复基因突变引起
7. 不属于肿瘤易感性遗传的疾病是 E(2.3.4)
A.着色性干皮病
B.Bloom综合征
C.Fanconi综合征
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E.视网膜母细胞瘤
8. 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关系密切的肿瘤是 D(2.2.1)
A. 肝癌
B. 肺癌
C. 卵巢癌
D. 乳腺癌
E. 子宫颈癌
9. 与雄激素关系密切的肿瘤是 C(2.2.1)
A.精原细胞瘤
B.阴茎癌
C.前列腺癌
D.胚胎性癌
E.内胚窦瘤
10. 有关肿瘤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2.2.1)
A. 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
B. 癌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是预后较好的指标
C. 恶性肿瘤可以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
D.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
E. 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
11. 不符合肿瘤免疫的描述是 C(2.3.1)
A.艾滋病患者更易发生恶性肿瘤
B.免疫抑制治疗可诱发恶性肿瘤
C.Wilms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不健全有关
D.老年人肿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
E.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12. 不符合肿瘤抗原的描述是 C(2.2.1)
A.肿瘤相关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
B.肿瘤胚胎抗原在正常机体有微量存在
C.肿瘤特异抗原不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
D.肿瘤胚胎抗原在胚胎发育中曾多量出现
E.肿瘤胚胎抗原可作为肿瘤标记物
13. 不符合肿瘤免疫逃避的描述是 A(2.2.1)
A.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抗原性
B.肿瘤细胞MHC抗原减少
C.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D.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
E.极少数癌症患者的肿瘤自行消退与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14. 与营养因素有关的恶性肿瘤有 E(2.2.1)
A.鼻咽癌
B.子宫颈癌
C.食管癌
D.胃癌
E.大肠癌
15. 在肿瘤免疫当中重要的效应细胞是 C(2.2.2)
A.中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酸粒细胞
E.B细胞
16. 与皮肤癌发生关系密切的是D (2.1.1)
A.3,4-苯并芘
B.黄曲霉毒素
C.石棉纤维
D.紫外线
E.乙萘胺
17. 与肺间皮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是C(2.2.1)
A.3,4-苯并芘
B.黄曲霉毒素
C.石棉纤维
D.紫外线
E.乙萘胺
18. 可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是D(2.1.1)
A.3,4-苯并芘
B.黄曲霉毒素
C.石棉纤维
D.X线
E.乙萘胺
19.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容易发生皮肤癌是由于D (2.2.4)
A.3,4-苯并芘
B.黄曲霉毒素
C.石棉纤维
D.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
E.乙萘胺
20. 与血吸虫卵慢性刺激有关的癌是 D (2.3.2)
A.肺癌
B.肝癌
C.膀胱癌
D.大肠癌
E.胃癌
21. 不符合电离辐射致癌的描述是D(2.2.2)
A.导致染色体断裂
B.导致染色体异位
C.引起点突变
D.肿瘤发生潜伏期短
E.激活癌基因、灭活肿瘤抑制基因
22. 不符合紫外线照射致癌的描述是D(2.3.2)
A.可引起黑色素瘤
B.可引起鳞状细胞癌
C.可引起基底细胞癌
D.可引起蕈样霉菌病
E.可导致嘧啶二聚体形成
23. 不符合电离辐射致癌的描述是D(2.2.2)
A.致癌谱广
B.与辐射剂量有关
C.易防护
D.放射治疗不会引起肿瘤发生
E.与化学及生物致癌因素有叠加作用
24. 有关原癌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B(2.3.2)
A. 正常细胞的固有基因
B. 对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 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方式存在
D. 环境和遗传因素均可激活原癌基因
E. 其激活可由点突变、染色体异位、插入、扩增引起
25. 有关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E(2.2.1)
A. 长时间的过程
B. 多个因素参与
C. 多基因突变
D. 多阶段逐步演化
E. 恶性肿瘤不可逆转
26. 不符合肿瘤抑制基因的特点有 B(2.3.1)
A. 正常细胞的固有基因
B. 促进细胞的生长
C. Rb基因和P53基因是两种常见的抗癌基因
D. 抗癌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E. 肿瘤的发生需要两个等位基因的突变
27. 不符合原癌基因蛋白质产物的描述是 E (2.3.1)
A.生长因子
B.生长因子受体
C.信号转导蛋白质
D.核调节蛋白质
E.激素受体
28. 不符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描述是B (2.1.1)
A.肿瘤是一种基因病
B.单一基因改变即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C.累及癌基因的改变
D.累及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
E.累及DNA修复基因的改变
29. 不符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改变的描述是D(2.3.2)
A.不同阶段均有相应的基因改变
B.多种基因受累
C.多种基因的积累效应为主
D.多种基因的序贯效应为主
E.肿瘤抑制基因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是某些遗传性肿瘤的基础
30. 不符合P53基因的描述是 D (2.3.2)
A.P53基因的突变发生于结肠癌、肺癌等实体肿瘤
B.野生型P53蛋白抑制细胞生长
C.突变型P53蛋白促进细胞增生
D.P53蛋白存在于细胞浆内
E.P53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
31. 不符合良性肿瘤的是 B(2.1.1)
A. 生长缓慢
B. 不浸润周围组织
C. 可发生恶变
D. 术后很少复发
E. 不发生转移
32.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C(2.1.1)
A. 结构紊乱
B. 组织坏死
C. 异型性明显
D. 血管丰富
E. 浸润周围组织
33. 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D(2.2.1)
A. 结构紊乱
B. 细胞形态不一
C. 间质内炎细胞浸润
D. 细胞核多形性
E. 纤维组织增生
34. 区别乳腺内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依据是 E(2.2.1)
A. 肿瘤的体积
B. 肿瘤的部位
C. 肿瘤的硬度
D. 肿瘤的活动度
E. 肿瘤的浸润情况
35. 区别子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主要病理学依据是 D(2.2.1)
A. 结构紊乱
B. 细胞形态不一
C. 体积大小
D. 核分裂像的多少
E. 细胞核多形性
36. 区别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主要病理学依据是 B (2.2.1)
A. 肿瘤的体积
B. 肿瘤的分化情况
C. 肿瘤的硬度
D. 肿瘤的活动度
E. 肿瘤的部位
37. 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肉眼形态改变是 C(2.2.1)
A. 腺瘤的体积
B. 腺瘤的部位
C. 腺瘤溃疡形成
D. 腺瘤呈分叶状
E. 腺瘤呈绒毛状
38. 区别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D(2.2.1)
A. 结构紊乱
B. 肺泡上皮增生
C. 间质内炎细胞浸润
D. 细胞核多形性
E. 纤维组织增生
39. 支持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E(2.2.1)
A. 假包膜形成
B. 淋巴道转移
C. 呈鱼肉状
D. 血道转移
E. 肿瘤细胞弥漫散在,与间质混杂
40. 支持癌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E(2.2.1)
A. 恶性肿瘤细胞弥散分布
B. 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
C. 坏死灶形成
D. 大片出血
E. 恶性肿瘤细胞形成巢片
41. 符合肉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A(2.3.2)
A.恶性肿瘤细胞间可见网状纤维
B.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
C.恶性肿瘤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淋巴结内出现转移灶
E.恶性肿瘤细胞形成巢片
42. 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 C (2.3.1)
A. 老年人
B. 浸润性生长
C. 癌巢形成
D. 肿瘤组织的异型性明显
E. 核分裂像多见
43. 不符合癌的分级的描述是 E(2.1.1)
A. 高分化鳞癌形成角化珠
B. 低分化鳞癌恶性度高
C. 高分化腺癌恶性度低
D. 实性癌不形成腺体
E. 未分化癌是腺癌的一种
44. 不符合恶性肿瘤分期的描述是 E(2.1.1)
A. T表示肿瘤的大小
B. L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
C. M表示脏器转移情况
D. T1L0M0表示肿瘤处于早期
E. T4L3M1表示肿瘤处于中期
45. 制定胃癌的治疗方案常依据 D(2.2.1)
A.脱落细胞学诊断
B.细针穿刺病理诊断
C.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D.活体组织检查及手术标本的病理诊断
E.影像学诊断
46. 不符合腺癌的分级的描述是 C(2.1.1)
A. 高分化腺癌形成腺体
B. 中分化腺癌部分形成腺体
C. 低分化腺癌恶性度低
D. 实性癌不形成腺体
E. 髓样癌是腺癌的一种
47. atypia C(1.2.1)
A. 间变
B. 多形性
C. 异型性
D. 分化
E. 成熟
48. leiomyosarcoma D(1.3.2)
A. 骨肉瘤
B. 脂肪肉瘤
C. 横纹肌肉瘤
D. 平滑肌肉瘤
E. 软骨肉瘤
49. teracoma E(1.3.2)
A. 错构瘤
B. 迷离瘤
C. 假瘤
D. 结核瘤
E. 畸胎瘤
50. adenocarcinoma C(1.2.1)
A. 鳞癌
B. 移行细胞癌
C. 腺癌
D. 粘液癌
E. 硬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