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13-03-21 15:19:09 作者: luck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一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冯特

B.斯金纳

C.杜威

D.桑代克

2.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在(  )

A.1932年

B.1924年

C.1919年

D.1903年

3.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学龄初期

D.幼儿期

4.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6—11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卑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主动感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辐合思维

B.概括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6.人格是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其核心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

7.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A.考夫卡

B.托尔曼

C.班杜拉

D.苛勒

8.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获得教师和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伙的接纳。这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内在内驱力

D.能力内驱力

9.如果学生理解了“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与“任何三角形。只要它们的三条边相等,则它们就是等边三角形”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则说明他进行的是(  )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联结学习

D.尝试错误学习

10.要想提高记忆效果,最好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再附加学习,使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

A.120%

B.150%

C.200%

D.250%

11.运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对一个10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12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

A.83

B.100

C.120

D.140

12.动机一般具有(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ABC都是

1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他人行为的替代经验

C.他人的榜样行为

D.个体自身行为的归因方式

14.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  )

A.程序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概念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15.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型直观

C.图表直观

D.网络直观

16.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公正阶段

D.可逆阶段

17.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这种教学过程软情境通常是指(  )A.教师权威

B.课堂环境

C.课堂气氛

D.课堂管理

1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型关系

D.无关系

19.福勒和布朗认为,经常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等问题的教师,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任务阶段

D.关注自我发展阶段

20.做笔记是一种常用的(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_________。

22.小学生的思维开始从_________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3.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这是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24.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_________。2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6.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_。

27.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最基本的是_________。

28.贾德的_________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30.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__________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 等会逐步提高。

31.虽然不是商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必要条件的是__________。

32.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经常地表现出一 贯规范行为,才标志着__________形成。

3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

34.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评价属于__________领域。

3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36.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 __________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3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是__________。

38.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__________。

39.首次使用智商概念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人是__________。

40.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__________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42.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43.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4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5.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试述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D6.A7.D8.B9.B10.B

11.Cl2.D13.A14.D15.Al6.A17.C18.C19.B20.C

二、填空题

21.认知风格

22.具体形象思维

23.联结学习理论

24.顿悟

25.认知的内驱力

26.自我效能感

27.生理需要

28.经验类化理论

29.命题学习

30.练习次数

31.高智商

32.品德

33.道德认识

34.知识目标

35.课堂社会环境

36.口头表达能力

37.经验+反思=成长

38.操作性条件作用

39.比奈

40.道德判断

三、简答题

41.(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帮助教

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研究。

42.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儿童的思维主要特征为:(1)多维思维,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思考;(2)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守恒指儿童可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4)具体逻辑推理,这一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

43.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1)有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新材料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3)主动学习心向,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44.(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四、论述题

46.①教学前:准备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如果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准备充足,可以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准备不足,先实施必要的补救教学。然后再教新知识。②教学进行中: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达到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个别辅导。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形。获得学习上的反馈、借以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③教学结束后: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所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常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安排。

相关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中小学和幼儿园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辅导--精选知识点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辅导--精选知识点汇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net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读书人网 >心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