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 )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挥发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是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23℃),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61℃)。
2.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答案:B.
解析: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3.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答案:A.
解析: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4.锅炉爆炸属于( )。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答案:B.
解析:锅炉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锅炉的水与水蒸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锅炉的爆炸及爆炸威力取决于蒸汽压力,爆炸前后其介质的性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5.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答案:D.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当有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时,就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6.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答案:A.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随着惰性介质含量的提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其爆炸危险性越小。
防火防爆多选题及答案注释
1.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
A.可燃物
B.浓度
C.热量
D.氧化剂
E.着火源
答案:ADE.
解析: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2.燃烧类型包括( )。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阴燃
E.轰燃
答案:ABC.
解析:燃烧的定义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但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每类燃烧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所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必须深入研究各类燃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
3.下列有哪些是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
A.着火
B.自热自燃
C.受热自燃
D.阴燃
E.回燃
答案:BC.
解析:自热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发生热量,并聚热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是可燃物质受外界加热(如火焰隔锅加热锅里的油,或可燃物距离炉子等热源太近等),使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它们都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4.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
A.木材
B.棉麻
C.汽油
D.纸张
E.天然气
答案:ABD.
解析: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5.下列( )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A.自燃
B.绝热压缩
C.喷灯
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答案:ACD.
解析: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6.烟气的流动(驱动力)是( )造成的。
A.建筑的烟囱效应
B.燃烧气体的浮力
C.烟气的化学成分
D.通风系统的风机
E.电梯的活塞作用
答案:ABDE.
解析:研究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对有效地控制烟气有重要意义。如由于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对研究高层建筑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有重要作用;还有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通风系统的风机;电梯的活塞效应等,有利于根据烟气流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烟气措施。
7.泡沫灭火剂不宜扑救( ) 的火灾。
A.石油产品
B.木材、纤维
C.橡胶
D.带电设备
E.电石(乙炔)
答案:DE.
解析:泡沫灭火剂因含较多水分,不仅不宜扑救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电石(乙炔)的火灾,而且也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有触电危险。
8.以下( )是能发生闪燃的物质,准确的说法是。
A.可燃液体
B.可燃固体
C.可燃气体
D.能挥发可燃蒸气的可熔化固体
E.所有可燃物
答案:AD.
解析:除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现象外,有些可燃固体受热能熔化成熔融状态,并挥发出可燃蒸气,如沥青、石蜡、硫等可熔化固体,也能发生内燃现象。
9.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 )表示。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
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
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
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答案:AC.
解析: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39~-8℃。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10.下列( )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A.设备密闭
B.正压操作
C.安装爆破片
D.惰性介质保护
E.通风换气
答案:ABDE.
解析: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化工设备管道检修动火停车操作包括( )。
A.试压
B.降温
C.卸压
D.排净
E.试漏
答案:BCD.
解析:停车操作首先是系统由高压缓慢降至低压的卸压操作;其次是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操作;再是排净容器管道系统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
2.下列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是( )。
A.乙炔与氧气混合
B.甘油遇高锰酸钾
C.松节油遇浓硫酸
D.氢气遇油脂
E.甲醇遇氧化钠
答案:ABCD.
解析: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另一种是强还原剂,两者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反应而自燃着火。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06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 )。
A.9层或9层以下住宅
B.石油化工厂的建筑
C.地下民用建筑
D.人民防空工程
E.火力发电厂
答案:AC.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2001明确规定,该规范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建筑、人民防空工程和火力发电厂。
4.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有( )。
A.导爆管
B.火雷管
C.电雷管
D.继爆弹
E.硝化甘油炸药
答案:BCD.
解析:题中A导爆管属于传爆器材,E硝化甘油炸药属于工业炸药。
5.民用爆器材的传爆器材有( )。
A.导爆管
B.导爆管雷管
C.导爆索
D.导火索
E.磁电雷管
答案:ACD.
解析:题中B和E属于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
6.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保证领药时的安全应按照( )的原则限量领药。
A.少量
B.定员
C.多次
D.勤运走
E.定时
答案:ACD.
解析:为避免超量领药造成零散堆积等事故隐患,应按照“少量、多次和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
7.粉碎和筛选烟花爆竹原料时,应坚持做到“三固定”,是指( )。
A.固定设备
B.固定厂房
C.固定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D.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E.固定混用工房
答案:ABD.
解析:题中C、E属于“四不准”,即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和不准混用工房。
1.下列影响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
A.初始温度
B.初始压力
C.通风条件
D.惰性介质含量
E.容器管道直径
答案:ABDE.
解析: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初始温度,气体内能增大,爆炸极限变宽;降低初始压力,游离基容易与器壁碰撞销毁,链的中断速度加快,而链的增长速度因反应困难而减慢,使爆炸极限变窄;惰性介质含量提高,爆炸极限变窄是因为链的中断速度加快;容器管道直径减小,是链的中断速度加快使爆炸极限变窄等。
2.下列( )是卤代烷灭火剂的缺点。
A.毒性较高
B.绝缘性能差
C.会破坏臭氧层
D.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
E.灭火后留有痕迹
答案:ACD.
解析:卤代烷灭火剂被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是释放后的卤代烷灭火剂与大气层的臭气会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的严重缺点,另外它还具有毒性较高,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等缺点。
3.于粉灭火剂适宜于扑救( )的火灾。
A.易燃液体
B.遇水燃烧物质
C.精密仪器
D.油类
E.旋转电机
答案:ABE.
解析:干粉灭火剂对火灾有窒息、冷却、隔离和抑制等作用,具有不导电、不腐蚀、救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适宜扑救易燃液体火灾,遇水燃烧物质火灾以及油类火灾。但灭火后留有残渣。不宜扑救精密仪器和旋转电机的火灾。
4.下列( )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A.提高温度
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
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答案:ABE.
解析: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5.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要素是( )。
A.产生气体
B.产生热量
C.物质化学成分
D.高化学反应速度
E.可逆反应
答案:ABD.
解析:化学性爆炸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爆炸压力,是因为爆炸反应产生气体又产生热量,把气体加热到高温,体积要膨胀几千上万倍而这种反应又是在瞬间完成,即化学反应的高速度,使得气体体积来不及膨胀,还占着与爆炸前相近的很小体积,于是会对周围物质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突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即使是坚强的钢板,坚硬的岩石,也要被炸得粉碎!
6.化工设备动火检修时,用于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有(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E.水
答案:ABDE.
解析:用于置换化工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气体应是惰性介质,常用的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是惰性气体,但它们在常温时能阻止物质的燃烧,属于阻燃性气体,常用以灭火或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
7.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 )。
A.安全阀
B.抑爆装置
C.爆破片
D.递止阀
E.压力表
答案:AC.
解析:爆破片作为防爆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刚发生爆炸时立即破裂,把气体和热量泄人大气。使爆炸压力不会急骤升高,削弱了爆炸威力的升级,可保护容器或建筑物不被炸坏,亦称泄压膜或防爆膜;安全阀的作用是当容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时,及时自动地把容器里的部分介质泄出,使压力降低至安全压力时,自动关闭。它们都是属于泄压安全装置。
8.爆炸的直接破坏作用是因为产生( )。
A.冲击波
B.声音巨响
C.火光冲天
D.碎片冲击
E.震荡作用
答案:ADE.
解析:爆炸事故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声音巨响,火光冲天,设备炸毁,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情景。然而爆炸的基本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因此,爆炸对人和物的直接伤害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冲击和震荡作用。
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机械设备。( )属于特种设备的监管范围。
A.商场自动扶梯
B.住宅楼电梯
C.大型冲压机床
D.3t电动葫芦
E.球磨破碎机
答案:ABD.
解析:特种设备的种类是考试大纲要求了解的知识点。国务院令373号公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说明,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可分为承压类(锅炉、含气瓶在内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机电类(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和厂内机动车辆等三类。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大型冲压机床和球磨破碎机虽然是属于较高危险机械的设备,但不在国家认定的特种设备目录中。
2.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下列管道中不属于压力管道的是( )。
A.天然气管道
B.自来水管道
C.蒸汽管道
D.城市地下水管道
E.通信线路管道
答案:BD.
解析:作为特种设备的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气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
3.承压容器的安全附件中,属于安全泄压装置的有( )。
A.压力表
B.爆破片
C.安全阀
D.易熔塞
E.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
答案:BCD.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将承压容器的安全附件按功能归类。容器内压力超过最高许用压力即我们常说的超压,超压是造成锅炉、压力容器破裂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承压设备最关键也是最常用的安全附件就是安全泄压装置。本题的泄压装置涉及了阀型(C安全阀)、断裂型(B爆破帽或爆破片)、熔化型(D易熔塞)等多种结构形式,它们的共同安全功能是防止设备超压而发生事故,共同工作原理特点是容器正常运行时保持严密不漏;当器内超压时可自动、迅速排泄器内介质,将内压降低到最高许用范围。安全泄压装置同时具有阀型和断裂型或阀型和熔化型的泄放结构就称之为组合型泄压装置。
压力表虽然也与容器内压力有关,但它仅起显示容器内压力作用,而不能自动泄压;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是以防止热水锅炉发生超温而导致锅炉损坏或爆炸的安全装置,其动作控制是温度而不是容器内压力。
5.对于采用爆破片作为安全泄压装置的压力容器,如果容器内工作介质为可燃易爆气体时,则爆破片的薄膜材料不宜选用( )。
A.铸铁
B.碳钢
C.铜
D.铝
E.以上所有材料
答案:AB.
解析:以铸铁、碳钢作为爆破片的薄膜材料时,当膜片破裂可能会产生火花,引燃泄出的可燃易爆气体,发生火灾、爆炸。
6.压力容器是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事故危害性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工作介质及其状态
B.容器的容积
C.形状类型
D.工作压力
E.工作温度
答案:ABDE.
解析:特种设备安全性工作原理及特点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了解的基础知识之一,根据工作原理及特点判断压力容器可能发生的事故,影响因素除了工作压力、工作介质及其状态和容器的容积以外,还有工作温度,这四个影响因素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出现在选项中供判断。其中,超压会造成容器工作应力超过许用值而破裂,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容器的容积越大,被压缩的介质越多,容器破裂释放的能量越大,危险性也越大;工作介质及其状态不同,影响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讲,气体的压缩性大,气体介质比液体介质更具危险性,有毒、腐蚀性、易燃易爆介质不管状态如何,一旦泄漏,其危险性都是不可小视的;工作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之一是因为温度越高,介质的活动能量越大,气体的膨胀体积越大,对容器的压力就越大;在低温下向容器内充装的液化气体,在高温下会发生汽化,使对容器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危险性增加。
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划分为第三类压力容器、第二类压力容器和第一类压力容器等3类。以下正确选项是( )。
A.只要是高压容器就是第三类压力容器
B.只要是中压容器就是第二类压力容器
C.只要是低压容器就是第一类压力容器
D.低温液体运输(半挂)罐式汽车是第三类压力容器
E.盛装极毒危害介质,且pv乘积为0.2MPa的低压容器是第三类压力容器
答案:ADE.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判断压力容器的分类。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从有利于安全技术监察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压力容器分为3类。判断某个压力容器属于哪个类别应该注意三点:
①压力容器的分类是按照危险程度的从大到小排序,第三类危险性最大,其次是第二类,第一类压力容器相对危险性小,不要把顺序搞反。
②判断某个压力容器的类属,不仅看压力高、低,还有根据容器内介质毒性程度、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即pυ值)以及压力容器制造材料等多方面因素。
③移动性压力容器一般归于第三类压力容器。
本题的选项中BC的错误是仅从压力这个单独因素判断压力容器的归类。
9.锅炉水位高于水位表最高安全水位刻度线的现象,称为锅炉满水事故;当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安全水位刻度线时,即形成了锅炉缺水事故。采用玻璃水位表时,( )观察水位表判断锅炉满水还是缺水,重要的判断依据是( )。
A.锅炉缺水,表内发白发亮
B.锅炉缺水,表内发暗
C.锅炉满水,表内发暗
D.锅炉满水,表内发白发亮
E.表内水线的位置
答案:ACE.
解析:水位表是用来显示锅筒内水位高低的仪表,通常由玻璃材料制造的水位表与锅筒构成连通器,水位表显示的水位即是锅筒内的水位。由于光线的反射作用,水位表中的蒸汽部分呈银白色,有水的部分呈暗色,正常情况下,汽水界限分明;当缺水时,表内看不到水位,充满蒸汽而发自发亮;锅炉满水时,表内充满水而发暗,这是判断锅炉满水还是缺水的重要依据。
10.平稳操作是指保持压力容器在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下列五个选项中,与平稳操作的安全目的要求有直接关系的是为防止( )。
A.压力容器的超压
B.降低容器材料的断裂韧性
C.容器壳壁中的热应力过大
D.生产中用气单位的供气量小
E.对容器的抗疲劳强度不利
答案:ABCE.
解析:压力容器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平稳操作,包括缓慢加载和卸载。过快的操作速度会使容器的内压力的突然升高,可能发生超载;加载速度过高还会使容器材料的应力突然加大,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甚至使容器已有的微小缺陷在快速压力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对于高温容器,如果加热和冷却速度过快,会使容器壳壁中的热应力过大;在操作中,压力频繁、大幅度波动可使容器产生交变应力,对容器的抗疲劳强度是不利的。答案ABCE直接与压力容器的安全密切相关。D选项主要是对用气单位生产的影响,与压力容器的自身安全没有直接关系。
编辑推荐
欢迎光临该注册安全工程师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anquan/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