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13注税《财务与会计》精讲笔记及例题解

发布时间: 2013-05-08 13:35:26 作者: liulinlin


  第十四章 所有者权益


  一、本章概述

  内容提要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盈利产生的资本增值。也就是说,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无关,留存收益则是企业生产经营实绩的体现。

  考生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内容:

  1.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2.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3.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14.1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根据其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可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部分。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14.2 实收资本

  14.2.1 实收资本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进行核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发行股票而由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股东转让出资需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1)初始投资: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按出资份额,全部计入"实收资本"。

  (2)增资扩股:新介入投资者出资额,按约定份额,计入"实收资本",大于约定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由于企业创办者承担了初创阶段的巨大风险,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留存收益,新加入的投资者将享有这些利益,就要求其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有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

  (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发行收入,企业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计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费、佣金等相关发行费用后,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股票可以交易或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包括发起式和募集式两种方式:

  1.发起式:(1)筹资费用低,一般只发生印刷费等少量费用,发生时可以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2)筹资风险小,一般不会发生设立公司失败的情况。

  2.募集式:(1)筹资费用高,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期间冻结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按以下原则处理:属于溢价发行的,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从溢价收入中抵销;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属于面值发行无溢价的,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筹资风险大,有发行失败的可能。如发行失败,发行失败损失由发起人承担。

  14.2.2 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一)实收资本(股本)增加的核算


增加渠道
会计处理
资本公积转增
借:资本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转增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所有者投入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股份有限公司以发放股票股利方式实现增资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折价记贷方溢价记借方)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初的权益成分公允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现金(不足一股支付的现金部分)
  
债务重组中的债转股方式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二)实收资本(股本)减少的核算


减少渠道
会计处理
一般企业撤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
1.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2.注销库存股时:
(1)回购价大于回购股份对应的股本时:
借: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当初发行时的溢价部分)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在冲完股本和当初溢价后如果还有差额,应先冲盈余公积再冲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2)回购价小于回购股份对应的股本时:
借:股本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14.3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14.3.1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或股本)大于注册资本的金额。溢价发行股票的,如有发行费用,应在溢价收入中支付,即在扣除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4.3.2 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中主要包括直接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引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交易或事项
会计分录
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在行权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累计折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为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转换当时已提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存货(按转换当时的账面余额结转)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得列为收益,而是追加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反之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
            ——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记借也可能记贷)


  14.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资本公积的构成及会计处理。



  14.4 留存收益

  14.4.1 留存收益的用途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用途如下:

  1.盈余公积用途:一是用于弥补亏损,二是用于转增资本,三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

  2.未分配利润用途:一是留以后年度分配,二是未指定用途。

  14.4.2 利润分配的程序

  利润分配的程序依次是:(1)提取法定公积金;(2)提取任意公积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14.4.3 盈余公积的核算


事项
会计处理
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分配股票股利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以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企业发展基金
    应付职工薪酬


  14.4.4 利润分配核算


事项
会计处理
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企业发展基金
外商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
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
       ——应付普通股股利
  贷:应付股利
转增资本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
年度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净亏损,作相反分录)

  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和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在董事会决议时,不进行账务处理,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再进行账务处理,股票股利待股东大会批准并办妥增资手续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在年末,应将"利润分配"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该科目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该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该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的未弥补亏损。

  14.4.5 弥补亏损的核算

  企业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

  (一)用利润弥补亏损

  不需专门进行账户处理,以后年度实现利润弥补亏损时,将"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贷方,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余额自然弥补。

  税前弥补和税后弥补只是在计算所得税时处理方法不同。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弥补的数额不需要计算所得税,"本年利润"科目不扣除该部分所得税即可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时,弥补数额应先计算所得税,并在"本年利润"科目扣除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其他转入"科目。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弥补亏损的方式及会计处理。


编者推荐:

13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解题技巧

13年注册税务师《税法一》典型例题解析汇总

2013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二》模拟测试题汇总

2013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更多注册税务师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注册税务师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sws/)


读书人网 >财务会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