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在校勘方面,以可均金石跋中老子唐本考所校三百四十九主,魏稼堂碑,或正,或,共四十三,次之。如昀、沅、王昶、之校老子,乃至振玉之道德考,何士之古本道德校刊,凡碑本校勘工作有者,不力搜,求去存真,使道德文字得以接近於本面目。
(三)本在方面,所注有王念、、俞樾、洪、培、易鼎、、陶、奚侗、昌、健、高亨、于省吾家;亦取日本大田晴、武雄之。案文,或出己,其中有特重之,本朱文通定。
(四)本在音方面,以江三老子主,偶有漏失,以姚文田之古音、廷之、李芸之炳之。若培之老子表,高本之老子考,及奚侗,柱之老子古音,多,其合者取之,不合者之。
(五)本特重楚方言老子之。如四十五章“躁寒”,汝文“楚人名火曰燥”。五十五章“日而不嗄”,子庚桑楚篇司彪注“楚人唬曰嗄”。七十章“披褐玉”,淮南子俗注“楚人袍短褐大布”。此之例,各章,者察之。
(六)本初稿成,承先生、任愈先生校正全次,梁雄、王二先生亦校正其一部分,得益良多。本即根先生提供之意,次修改而成。其中如仍有之,由撰者自己。又以先生最大,且其晚年最後之,以此其念。
一九五七年三月朱之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