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案:“”,傅奕本作“盅”,“盅”即“”之古文。文皿部:“盅,器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 上之二)“”字,引古老子作□。沅曰:“文解字引本作‘ 盅’,本皆作‘’,淮南子亦作‘’,非是。”器中之曰盅,盅容物,故子帝王篇曰:“太盅莫。”
可均曰:“久不盈”,各本作“或不盈”。 振玉曰:景本作“久”,敦煌本作“又”,乃“久”之。
俞樾曰:“道盅而用之”,“盅”,“盈”正相,作“ ”者,假字也。第四十五章“大盈若”,“”亦作“盅”。又按“或不盈”,唐景碑作“久不盈”,久而不盈,所以盅,殊今本。河上公注曰:“或,常也。”或常,古此,疑河上本正作“久”也。
之案:作“久”是也。太平御三百二十二引墨子曰:“善持者,以弱,故老子曰‘道而用之,有弗盈’也。”有弗盈即又不盈。昌朝群音辨曰:“有,又也。王弼注:‘故而用之,又不盈。’”是王本亦作“又”,不作“或”。有、又、久古通。曰:“墨子引作‘有’,河上作‘或’,易州作‘久’,四字古皆通。‘又’‘有’‘或’古通,具,‘久’字。‘又’‘有’‘久’亦通。子至篇:‘人又反入於。’列子天瑞篇‘又’作‘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久。’殷敬、景元文曰:‘久音有,本作又。’王曰:‘精神者天之有。’即本此文,其。‘又’‘久’‘有’三字,之也。”
之案:傅本“盈”作“”,德明曰:“‘盈’,本亦作‘ ’。”盈、同。一切音卷十三引文“盈”作“器也”。二徐本作“器也”。田曰:“案水部‘溢’下云:‘器也。’器即溢,亦即盈也。故‘’下云:‘盈,溢也。’甚明。”可“盈”“”可互用,惟原本作“盈”。曰:“‘’字本作‘盈’者,荀曰:‘盈之字曰。’惠帝名盈,之改‘’也,‘盈’字是故。”
深乎!物宗。
可均曰:“深乎”,御注作“似”,河上作“乎似”,王弼作“兮似”。“物宗”,河上、王弼“物”下有“之”字。
振玉曰:敦煌本作“似物之宗”。
之案:文出“□”,云:“河上作‘乎’。”沅曰:“ □,古兮字。”文曰:“‘□’,今本皆作‘兮’。”
又傅、范本:“兮似万物之宗。”范“”均作“万”。玉篇:“‘万’,俗‘’字,十千也。”此一例,知范本多古,亦存俗字。又案“深”“”同。玉篇:“‘’,水停又深也。”小雅:“‘’,深也。”健曰:“景作‘深乎物宗’。是唐人避改‘’作‘深’。”
挫其,解其忿,和其光,同其。
俞樾曰:按文,河上公本“”作“芬”;然“芬”字。此句亦五十六章,河上公於此注云:“,恨也。”……於彼注云:“,恨不休。”注文大略相同。河上本“芬”字“ 忿”,若以本字之,注中恨之不可解。……王弼本五十六章作“解其分”,注云:“除原也。”亦忿矣。本正作“ 忿”,乃其本字,“芬”“”假字耳。
武雄曰:“解其”,河上作“芬”。按“芬”作“忿”。此句在四章,又於第五十六章。河上本,彼章作“忿”,此章作“”。王本於彼章作“分”,其注,“分”者“忿”之。此章河上本同此,王、河本字亦同。至景碑及敦煌本此章之“”,皆改“忿”,此以假借字而正字者也。
曰:五十六章亦有“挫其”四句,疑羼。
湛常存。
可均曰:河上作“湛兮似若存”,王弼作“湛兮似或存”。 振玉曰:景、御注二本均作“湛常存”,敦煌本作“湛似常存”。 武雄曰:敦本此句作“湛然常存”,遂州本“湛似常存”。 王昶曰:邢州本“湛似或存”下句“”下有“之”字。
之案:傅、范本王弼同。邢州本即遂州本,今知非是。又十四章“是忽恍”,王昶曰:“本同,邢州本此句。”案今遂州本有,作“是忽”,此亦一也。又“湛”,文:“ 也。”小雅:“,也。”此云“湛常存”,言其不,似而有也。
吾不知子?象帝之先。
可均曰:“子”,河上、王弼作“之子”。 焦曰:“之子”,碧司本之。 振玉曰:景、御注、敦煌三本均上“之”字。
之案:室町本“”上有“其”字,下有“之”字。案“之”字是也。雅言:“子,似也。”“吾不知子”,即吾不知似也,意已足。此段意神耶帝耶?此世所生之主,而道居其先。道者疑似之,若不知其子;然而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也。
【音】此章江氏:、、存、先(文部,先,思殷反)。姚文田、廷同。曰:“‘先’,古音若‘’。”
之案:盅、盈、宗亦。奚侗、柱、高本同。 姚鼐曰:“道”句,“宗”,言道之至也。
奚侗曰:盅、盈、宗。、庚之,如二十四章以“功”“ 明”,子在宥篇以“”“情”“成”“”也。又、、先。素八正神明“先”“神”“存”,楚招魂“先”“”“”。
大昕曰:文“”若“”。“予惟人”,文:“直忠反。”古“直”如“特”,子子也。
之又案:“湛常存”,河上、王“湛”下有“兮”字,“兮”字楚最常之助字,老子已其端。孔森七曰:“‘兮’,唐在十二,古音未有。然泰誓‘猗’,大引作‘ 兮’,似‘兮’‘猗’音相同。‘猗’,古‘阿’,‘兮’字亦‘阿’。”
右景碑本三十七字,不分章。河上、王弼、傅奕本四十二字,范元本四十三字,敦煌本三十九字。(武本云“三十七字”,三十九字。卷注“四十九字”,“四”乃“三”字之。)河上“源第四”,王弼“四章”,范元“道章第四”。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