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老子校释》原文txt下载:附老子例

发布时间: 2013-11-22 05:14:35 作者: rapoo

常用工具

[谜语大全及答案] [歇后语] [顺口溜] [绕口令] [三字经] [谚语]

[名人名言] [对联] [脑筋急转弯] [国学经典] [诗词鉴赏][三句半]

昔孔森作分例,其言曰:“今之主乎文,古主歌。歌有疾徐之,清之和,或言之,之,句而以;或音促,至於句有,字有,而莫其多。”余以道德五千言,古之哲也。既曰,即必可以歌,可以;其疾徐之,清之和,不必同於三百篇,而或或否,固有合於之例焉疑。然在宋代,已“老子道德,周柱下史老聃所作,多,今往往失其”,然凡起例,其可少乎?作老子例。

  (其一)世音殊,一代自有一代之音,古不可合於唐,唐不可合於今,百所“古今之音乎”者,不然哉!五千言以今音之,其格不合,而以古音之,合者多,而不合者或出於之。昔廷稽五千言之用,易、合,如“德”章富、志、久一,久富、志,既同,下句又,乃易同。五千言或或同,易不同。且以楚人楚,作楚音,是又其端也。其易同者:

  (一)五章:“多言,不如守中。”、中。易需彖、中、功。蹇彖中、、功、邦。困彖中、。井彖、中、功、凶。彖功、邦、中、。彖、同、中、功。彖中、通。既彖中、。坤象中、、。象凶、功、中、。大象、中。象中、。巽象中、、中、功、中、、凶。

  (二)二十四章:“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功,自矜者不。”行、明、彰、功、。又七十八章:“弱之,柔之,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行。易大有彖明、行、亨。彖亨、明、行。噬嗑彖亨、明、章、行。彖亨、行、行、。彖亨、行、。彖上、明、行。暌彖上、行、明、行、。益彖疆、光、、行、疆、方、行。彖、、章、行。鼎彖明、行、、亨。艮彖行、明。旅彖亨、、明。巽彖行、。屯彖明、光、。象、明。履象明、行、、、行、、。否象、行、、。同人象、行。豫象、行、、亡、。噬嗑象行、、、光、、明。暌象、、行、、亡。象、明、光、。震象、、光、行、。妹象常、、行、良、行、筐。象、明、行、、翔、藏。下“君子知微知彰”三句彰、、望。乾文言藏、明、行。坤文言、方、常、光、行。卦、、亨。卦、行。

  (三)二章:生、成、形、。十五章:清、生、盈、盈、成。二十五章:成、生。三十九章:清、、、盈、生、。易乾彖元、天、形、成、天、命、、。屯彖生、、盈、。下“日往月”九句生、成、生。序卦盈、生。

  (四)二十六章:“不可於,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人。六十章:“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人。”神、人。易乾九二、九四、九五田、人、、天、人。彖人、神。乾文言人、神。

  (五)四十四章:“知止不殆,可以久。”止、久。十六章:道、久、殆。易彖道、久。象咎、道、久。卦久、止。

  (六)六十八章:武、怒、、下。六十四章:土、下。易困象下、。井彖下、舍、。恒彖下、。咸象下、、女。彖下、、下。彖、下。彖土、下。

  (七)五十九章:、服、德、克、、。八十章:食、服。易象牧、得、服、、服、得、。同人象克、、直、克、得。象塞、。乾文言:革、德、、。

  (八)九章:之、已、之、保、守、咎、道。易彖咎、道、。小畜初九、九四道、咎。乾彖道、咎、久、造、久、首。同人象、暌象、象、既象咎、道。象咎、道、咎。象咎、、、道、保。

  次其同者,如五章、中。楚中君降、中、、□;涉江中、。八章治、能、、尤。楚惜往日、疑、治、之、否、欺、思、之、尤、之。四十四章止、殆、久。楚天止、殆;招魂止、里、久。十章、、疵、知、雌、知。楚少司命、知。七章先、存。楚存先、;大招存、先。十七章言、然。楚惜言、然。二十五章、六十五章、反,楚、、哀郢同。二章生、成、形、。楚天、成、。三十七章、定,楚大招同。三十七章、五十七章、化,楚天、思美人同。六十八章武、怒、、下。楚武、怒。六十四章土、下。楚以下、、女、所、舞、予等字。二章居()、去。楚悲回、、曙、去。九章保、守、咎、道。楚惜保、道。二十四章行、明、彰、、行。楚天、彰。二十二章明、彰、。楚沙章、明。五十九章、服、德、克、、。楚、服;天、哀郢、得;橘服、。六十五章、福、式、德。楚招魂食、得、、。十五章客、。楚哀郢、客、薄、。

  由上所述,五千言易同,亦同。知音之道,移,而如易如,以考之,皆老子相去不。五千言者易同中古代之二大哲,老子楚人,故又楚合。尚世次,屈在老後。文中“兮”字,殆二致,五千言其楚之元祖乎!

  (其二)老子古之研究,宋已其端,清炎武、江慎修以後,其卓然成家者,以江三之老子,姚文田之古音,廷之最著。惟於虞、侯二部之界限,分部之入,有所明;而於古之合研究,未遑及焉。江三以廿一部表,姚文田以古廿八部,於五千言之中,句求字索,使理日明,不漏之,而乖舛甚少。尤以江氏,其分部王念古同,者取焉。今排比之如下(表中目字老子章次): 

  江有廿一部   姚文田廿八部 唐 一之 始母1事教有恃2(之、宵合)治能尤8已保守咎道9(之、幽通)有始14道久殆16(之、幽通)倍慈有19熙孩20海止以鄙母20得惑式21改殆母道25(之、幽通)黑式式忒28有止殆母32富志33右34止35止殆久44有恃宰51始母母子母殆52事救52(之、幽通)起有57事福57福伏58持64福式式德65德力6873 四之 始母1上有恃2上治能尤8平有宰10上始14上倍慈有19上哉熙20平海止以鄙母20上改殆母25上有之之殆海32上富志33去止35上止殆久44上始母母子子母殆52上起有57上事富57去母59上持64平始事64上73平 之(灰、)(案江氏廿一部入之分配姚氏廿八部,如之入、德。幽入屋、沃。宵入、。侯入屋、。入陌、、昔。支入。脂、祭入、、、物、迄、月、、曷、末、黠、? 、屑、薛。) 二幽 道道1腹目12首侯14(幽、侯合)16久33(之、幽通)笑道41(幽、宵通)牖道47畜育熟覆51老道已55(之、幽通)服德德克克母久道59(之、幽通)保62 十四□ 道道1上保守咎道9上首後道有14上久33上牖道47上老道55上 尤侯幽() 三宵 妙徼1 十五爻 妙徼1上 宵、肴、豪 四侯 谷15侮17(侯、通)足欲19主下26(侯、通)辱谷谷足朴28朴朴欲37玉39谷辱足偷渝隅41足辱44欲朴57垢主78 十三侯 偷渝隅40平垢主78上 侯(虞) 五 居居去2平客15若20去甫2124居主34(侯、通)落石39下47家54下普54螫搏固嗄55土下64武怒下63故73 十二侯通 居去2去去甫21下24去主下26上下47上除竿53平家54平下普54平螫搏固作55去土下64上武怒下68上故73去 、虞、模 六歌 和2阿何20吹羸隳29平化37多44化57倚5864 十一麻 和2平18去阿何20平吹羸29平化37平化57平64去 歌、戈、麻 七支 疵雌知10(歌、支通) 策解27雌28(歌、支通) 六支 疵雌知10平雌28平 支 八脂 屈出5入死牝6夷希微一昧物14畏畏20物惚21惚物21迷27味既35(脂、元合)昧退4144屈拙45( 脂、祭通) 五 死牝6上夷希微14平孩20平大逝25去迷27平害太35去昧既35去昧退41去察缺58去 脂、微、、佳、皆 九祭 害太35裂歇竭蹶39缺敝45拔54察缺58散末64(祭、元通)活害73契79       十元 言然17大逝反25然26焉年30(元、真通)反65言反78平怨怨善79 九寒 言然17平返25上焉年30平(年真通)散64去反65上怨怨善79去 之、寒、桓、、山 十一文 玄1(文、真通)存先4根存勤6川15(文、真通)芸根16昏20根君26臣君26(文、真通)勤5256昏57醇58 八文 玄1平存先4平根存勤6平先存7平川15平芸根16平沌昏20平根君26平勤52平56平昏57醇58平 、文、欣、魂、痕 十二真 信8真信21平盈新直22(真、耕通。之案:此章江有,本文。)人36身44身真54人79 七真 仁信8平真信21平臣均32平人36平身真54平神神人60平人79平 真、臻 十三耕 名名1生成形2清生盈盈成15命16冥精2122成生25名臣均名32(耕、真通)正37清盈生39成形名成41正45正57 十青 名名1平生成形2平清生盈盈成15平命16上冥精21平成生25平定37上清盈生正39平成形名成41平正45去名成47平生形成51平正57去 耕、清、青 十四 盲爽狂妨12( 、通)象恍14去常明常凶容公王16(、通)恍象21明彰功22(、通)行明彰功行25(、通)行重26(、通)明33象往35明36行亡41亡病44藏亡44明光明殃常5254常明祥55勇67( 、通)行78祥王79 十六庚 盲爽狂妨12平象恍14去常明16平恍象21去明彰22平行明彰功行24平明32平象往35上36平明光明殃常52平54平常明祥55平勇64上行兵69平行78平祥王78平 、唐、庚 十五 通容15容21邦54 一 中5平凶容公16平容21平45平邦54平 、冬、、江 十六中 中545       十七蒸 73 三登 73去 蒸、登 十八侵   二侵   侵、覃、 十九   十七炎   、添咸、、凡     入一 直得惑式22黑式式忒28伏58服德克59福式式德65德力68 、德     二月 屈出5昧物14物惚21惚物21裂歇竭蹶39缺弊45屈拙45拔54活害73契79 物、迄、月、、曷、末、黠、 、屑、薛     三易 策解27     四 一14 、、     五昔 客15若20落石39客尺69 陌、、昔     六屋 谷15足欲19辱谷谷足朴欲37玉39谷辱足41足辱44欲足46欲朴57 屋、沃、、     七 16畜育熟覆51       八   二十   九合   、合、盍、帖、洽、狎、、乏 廿一

 
  (其三)江氏老子,其大於姚文田者,在於以五千言用之文,而明通合之。如四十一章谷、辱、足、偷、渝、隅同侯部,姚文田分谷、辱、足一(六屋入),偷、渝、一(十三侯平),廷同。江氏破除此入分配之,以谷、辱、足、偷、渝、隅一。此就同部者言之,若夫部之通,非妙於音者不能。如六十七章勇、、、通,而姚文田廷、。二章事、教、、有、恃之、宵合,而姚文田、廷、有、恃。至如六十四章散、、末之祭、元通,三十五章味、、既之脂、元合,非妙之理者所敢言、所能言矣。考老子通合之例,江氏所明者,以通言,如:

  (一)之、幽通(九章、十六章、二十五章、五十二章、三十三章、五十章、五十九章)。  (二)幽、宵通(四十一章)。  (三)侯、通(二十六章、三十章、三十四章)。  (四)歌、支通(十章、二十八章)。  (五)脂、祭通(四十五章)。  (六)祭、元通(六十四章)。  (七)元、真通(三十章)。  (八)文、真通(一章、十五章、二十六章)。  (九)真、耕通(二十二章、三十二章)。  (十)、通(十二章、十六章、二十二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六十七章)。

  以合言,如:  (一)之、宵合(二章)。  (二)幽、侯合(十七章)。  (三)脂、元合(三十五章)。

  就中“之、幽通”“侯、通”“脂、祭通”“真、耕通”“文、真通”,皆同列相比之近旁通。惟“之、幽”“侯、”“脂、祭”之近旁,“真、耕”“文、真”“、”之近旁。又“之、宵合”“幽、侯合”之近旁合。次之,“元、真通”“幽、宵通”次旁通,但“元、真”之次旁,“幽、宵”之次旁。“歌、支通”之又次旁,惟“祭、元通”相之次通,“脂、元合”相之又次合。本孔森、章炳麟之,列如上,以明。

  (其四)老子五千言,其疾徐短,用各殊:有通篇用者;有章首用,而中或尾不拘者;有句助自唱,不在例者。此哲之裁有所“自由押式”。就其用之格式言之,有同者,如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天下;天下,常德不,於(歌、支通)。

  知其白,守其黑,天下式;天下式,常德不忒,於(之部)。

  知其,守其辱,天下谷;天下谷,常德乃足,於(侯部)。又如十章:

  魄抱一,能?  致柔,能?  除玄,能疵?  人治,能?  天,能雌?  明白四,能知(歌、支通)?

  此一唱三,以,即置之三百篇中,亦不知有何分;然而不同者,三百篇皆吟性情之作,而此以理。所哲之特乃在容,容有而形式之,此所以老子用裁有同有,而易不同也。老子例表,有作者,如培之老子表,丙午粹,多妄不可信。沅君之老子例初稿,北京大研究所刊,而焉不。篇所列,都二十四:

  (一)一句一例

  名身孰(真部)?身孰多(歌部)?得亡孰病(部)?是故甚必大(脂部),多藏必厚亡(部)。知足不辱(侯部),知止不殆,可以久(之部)。(四十四章)

  我而民自化(歌部),我好而民自正(耕部),我事而民自富(之部),我欲而民自(侯部)。(五十七章)

  (二)二句一例  不出,知天下(部);不牖,天道(幽部)。(四十七章)  其政,其民醇醇(文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祭部)。(五十八章)

  (三)三句一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子以祭祀不(祭部)。修之身,其德乃真(真部);修之家,其德有(部)。(五十四章)

  勇於敢,勇於不敢活,知此者或利或害(祭部)。天之所,孰知其故(部)?(七十三章)

  (四)四句一例

  故有相生,易相成,短相形,高下相(耕部),音相和,前後相(歌部)。(二章)

  古之善士者不武,善者不怒,善者不,善用人者下(部)。是不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配天之(之部)。(六十八章)

  (五)五句以上一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田令人心狂,得之令人行妨(、通)。是以人腹不目(幽部),故去彼取此(支部)。(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守其母,身不殆(之部)。塞其,其,身不勤(部);其,其事,身不救(之、幽通)。小曰明,守柔曰。用其光,其明,身殃,是常(部)。(五十二章)

  (六)一章一例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之,不可保。金玉室,莫之能守。富而,自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之、幽通)。(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式,夫唯式,是早服。早服之重德,重德,不,不,莫知其。莫知其,可以有;有之母,可以久,是深根固、生久之道(之、幽通)。(五十九章)

  (七)一章例

  重根,躁君(文部)。是以君子日行,不重(、通)。有,燕超然(元部)。如何乘之主,以身天下(侯、通)?失根,躁失君(文部)。(二十六章)

  大成若 ,其用不弊(祭部);大盈若,其用不(中部)。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若。躁寒,(脂、祭通),清以天下正(耕部)。(四十五章)

  (八)二句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者有力,自者(部)。(三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天下之至;出於有,入於(元、真通)。(四十三章)

  (九)奇句偶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神得一以,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耕部)。(三十九章)

  古用兵有言,吾不敢主而客,不敢寸而退尺(部)。(六十九章)

  (十)偶句奇例

  企者不久,夸者不行,自不明,自是不彰,自伐功,自矜不(、通)。(二十四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成之(耕部)。(五十一章)

  (十一)互例

  之所,棘生焉。大之後(部),必有凶年(元部)。(三十章)

  是行行,攘臂,兵(部),仍(支部)。(六十九章)

  (十二)句中互例

  孰能以止,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部),之徐生(耕部)?(十五章)    天以清,恐裂;地以,恐;神以,恐歇;谷以盈,恐竭;万物以生,恐;侯王以(耕部),而高恐蹶(祭部)。(三十九章)

  (十三)隔例    曲全,枉直,盈,弊新(真、耕通),少得,多惑。是以人抱一天下式(之部)。(二十二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之於未有(之部),治之於未

  □(元部)。(六十四章)

  (十四)三互例

  塞其,其,挫其(祭部),解其忿和其光,同其(文部),是玄同(、通)。(五十六章)

  (十五)四互例

  兮其若客,(元部)兮若冰之(部)。敦兮其若朴,兮其若谷,混(部)兮其若(侯部)。(十五章)

  (十六)句中例

  希言自然(元部)。(二十三章) 正言若反(元部)。(七十八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久(之部)。(四十四章)

  (十七)首尾例  兮福之所倚(歌部),福兮之所伏(之部)。(五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部)。善者不,者不善(元部)。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支部)。(八十一章)

  (十八)句首例

  善行,善言瑕 ,善不用策,善而不可,善(元部)而不可解(支部)。(二十七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果而不得已,果(歌部)而勿(、通)。(三十章)

  (十九)首尾上下皆例

  大道,有仁;智慧出(脂部),有大(歌部)。(十八章)

  (二十)上例  多言,不如守中(中部)。(五章)  者之,者失之(之部)。(六十四章)

  (二十一)例

  豫(部)兮若冬涉川,(宵部)兮若畏四(文、真通)。(十五章)

  合抱之木(侯部),生於毫末(祭部)。(六十四章)

  (二十二)字例

  道可道,非常道(幽部);名可名,非常名(耕部)。(一章)  是以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耕部)。(七十一章)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之死地亦十有三(侵部)。(五十章)

  (二十三)助字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而不恃,而不宰(之部)。(十章)

  欲取天下而之,吾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也;者之,者失之(之、支通)。(二十九章)

  故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之部)。(二十三章)

  (二十四)助字不例  上士道,勤而行之。中士道,若存若亡(部)。(四十一章)  物或之,故有道者不(部)。(二十四章)

  由上所例,有前人所者,而皆自然。如以字,老子之例甚多也,而在、易中亦有旁。如蒹葭各章、,葛覃一二章覃、覃,抑五章玷、玷,生民三章林、林,芟今、今,褰裳一、二章狂、狂,何人斯五章行、行,巧言二章生、生,雁三章、抑九章、桑柔下章皆人、人,七章、,二以下各章以七“商”字,山各章以四“山”字,雨正五章、巧言五章、之初筵一章皆言、言,采薇四章、奕三章皆何、何,奕四章、抑十章之、之,出五章、巷伯七章、南山有一、二、四、五章子、子。如、、鼠鼠、女女、弟弟、醉醉、悠悠、,字者,尚不。又以易例,彖、,大彖、,六三、九五、上九生、生、生,初九、九二庭、庭,鼎六五、上九、,彖文、文,彖,巽五九日、日,象、,小彖事、事,屯六二字、字,豫六三、困上六悔、悔,蒙上九寇、寇,萃彖聚、聚,旅六二、九二、,大有初九咎、咎。由此知五千言以道、道,名、名,以仁、仁,狗、狗者,又何足?又以助字例,易革象之、志,鼎象之、尤。即不助,亦不然。抑十章、奕四章皆以二“之”字,四章尤、思、之,小戎二章期、之,有桃一、二章哉、其、之、之、思、哉、其、之、之、思。再以楚之,“心豫而狐疑,椒糈而要之”,“命氛余占之,孰信修而慕之”,天之、、之,尤、之、期之,九章惜之、尤、之,哀郢持、之,、丘、之,思美人之、 、期,惜往日之、疑、、之,九二“之”字、四“之”字。由此知五千言二“之”字(七十四章),三“之”字(二十三章、六十六章、八十章),四“之”字(十七章),五“之”字(四十九章),又何足?惟老子哲,其用自由,有之,若其手差,文不拘,不但不五千言之妙,且不足以子之文矣。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朱之。

国学经典 |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楚辞补注]

蒙部

读书人网 >老子校释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