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
之案:范本“兵”下有“者”字,傅、范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知“用兵”上有“古”字
是行行,攘臂,仍,□兵。
可均曰:“行行”,各本“”作“”,下皆此。“仍”,王弼作“扔”。
振玉曰:景、景福、敦煌庚、辛、壬本“扔”均作“仍”。“兵”,敦煌辛、壬本此句在“扔”前。
武雄曰:敦、遂二本作“兵,仍”。按此是上二句隔句押,敦、遂二本似。
之案:邢玄、溪、正、、、彭、傅、、柰卷、河上本均作“仍”,同此石。、傅、及希本亦“兵”句在“仍”前。王本注:“用行行,攘臂,兵,扔也。言有之抗也。”是王所本同敦、遂。
莫大於,□吾。
振玉曰:敦煌庚、壬本“”作“□”,下句同。辛本作“侮亡吾”。武雄曰:敦、遂二本“”作“侮”,“ ”上有“”字。
之案:“”,傅本作“”,敦、遂本作“侮”。本成疏引文作“侮”,本成疏“,凌侮也”,是亦作“侮”。又“吾”,傅、范、溪、正、高、、均上有“”字。“”,碑本作“□”,王羲之本作“□”,傅、范、遂州、柰卷、均作“亡”。王弼注:“,三也,故曰‘亡吾’。”“”、“亡”古通用。
故抗兵相加,哀者。
可均曰:各本作“哀者矣”,“”字。
振玉曰:敦煌辛本“加”作“若”,壬本作“如”。景本、敦煌辛本均作“哀者”。
武雄曰:敦本“加”作“若”,又一本作“”,遂本“加”“若”二字存。又敦、遂二本作“哀者”。
之案:王本注:“抗,也。加,也。”道藏宋太守刻四家注引作“抗,也。若,也”。是王本亦“加”“若”二字存。卷作“亢兵相若”。本成疏:“若,也。哀,慈也。抗,也。”本注:“?,名曰抗兵;多少均,故云相若。”均作“若”,傅奕本同。惟孟本作“故抗兵加”,一“ 相”字。敦煌壬本“”作“□”,“哀”作“□”,字多,但此作“抗兵相如”,“如”字,“加”疑形似“如”字而。
健曰:“抗兵相如”,敦煌唐本如此。范元、河上、王本皆作“相加”。王弼注:“抗,也。加,也。”按策“夫宋之不如梁也”,高注:“如,也。”王注“加”字同是“ 如”之形。曾子“如爵弁而用布”,又“如有兄弟”,文云:“如,本作加。”二字自古常互。……“加”字形所由,作“如”。今注家多循文,解成相交之,失其旨矣。
俞樾曰:案“哀”字,疑“襄”字之。史:“梁惠卒,襄王立,襄王卒,哀王立。”竹年哀王,氏日知“哀”“襄”字近,史分二人。又按秦哀公、哀公,史十二侯年表皆作“襄公”,是二字之相混久矣。“襄”者“”之假字。周官保氏注“襄尺”,文:“襄音,本作。”是古“襄”、“”通用。上文曰“吾不敢主而客,吾不敢寸而退尺”,即所也。故曰:“抗兵相加,者矣。”因假“襄”“”,又“襄”“哀”,故者失其解耳。
之案:俞迂曲,且改字解,而武雄之。易鼎曰:“‘哀’即‘’,古字通。序:‘哀窈窕而不淫其色。’‘哀’亦。‘抗兵相加,哀者’即上章‘慈,以也’。”昌曰:“文:‘哀,也。’者,即六十七章所‘慈’也。此言方兵相,其果必慈者。六十七章所‘慈,以’也。”二。之以三十一章“人?多,以悲哀之,,以哀之”,皆古用兵精言,知“哀”字不也。
【音】此章江氏:客、尺(部,尺,杵入),行、兵(部),臂、(支部),移“兵”句於“仍”之上。案江是矣。惟敦、遂二本作“兵,仍”,本亦然。此行、兵、臂、相,江氏移“行行,兵,攘臂,扔”,似尚未得之妙。姚文田依本,以行、兵,“中二句臂、自”,又江一矣。又“行”,上如字,下音杭。
廷曰:客、尺,、虞部之入也。客,各,古音在御部。楚茨“莫”、“庶”、“度”、“”等字。尺,古音在御部,“柏”、“度”等字。
江有唐四正二十三:“”,徒切。按古有去,部收。老子玄用篇“仍”“”“臂”。
右景碑本五十四字,敦煌本五十五字,河上、王本五十四字,傅本五十七字,范本五十八字。河上本“玄用第六十九”,王本“六十九章”,范本“用兵者有言章第六十九”。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