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唐律疏议》原文校释txt下载:律疏表

发布时间: 2013-11-28 05:30:20 作者: rapoo

常用工具

[谜语大全及答案] [歇后语] [顺口溜] [绕口令] [三字经] [谚语]

[名人名言] [对联] [脑筋急转弯] [国学经典] [诗词鉴赏][三句半]



  臣忌等言:臣三才既分,法星著於玄象;六位斯列,坎彰於易。故知出震乘,物成,莫不作以函夏,垂教以牧黎元。昔周后登,侯其茂;虞帝麓,皋陶其彝章。大夫之述三言,金篆其高;安之九法,玉牒播其弘。前哲比之以防,往譬之以勒。重失序,之以存亡;猛乖方,之以得。泣辜慎,文命所以昌;剖心,夫於是覆。三族之刑,起於望夷;五虐之制,亡於涿鹿。景峻,英有「踊」之;周幽繁,人致菀柳之刺。所以,平除酷之刑;金行提象,南削苛之法。而野,御辨登,莫不崇以弘,仁惠以裁化。景以之茂,祚於是克崇;徽猷列於湘,名勒於青史。

  暨炎委御,人物道稍,翳三光,九服。秋卿司於邦典,高下在心;吏於爰,出由己。史溺灰然而被辱,丞相背而行。戮逮灰,及偶,平痛冤之,司切瘐死之魂。遂使五之群,地;十角之旅,入天田。步於是,刑政於焉弛紊。殷之后,〔二〕多之君。

  大唐握乾符以期,得天而御。阪泉之巨猾,丹浦之凶渠,旬始而天,廓妖氛而清地。朱旗乃城,高楚之功;裁麾西土,建翦商之。六合而光宅,包四大以凝旒。域於是庭,殊方所以受。航少海以朝,梯山以紫宸。椎髻之酋,加之以文冕;之,之以徽章:王之所不,山之所莫。歌九功以金奏,七政以玉衡,律增甲乙之科,以正俗;崇升降之制,以拯。巍巍,信得而也!〔三〕

  伏惟皇帝陛下,元纂,天人,〔四〕覆於乾坤,照於日月,坐青蒲而化光四表,丹而德被九。日旰忘餐,心存於哀矜;宵分不寐,志在於明威。一夫向偶而躬,方有犯而罪己。仍三辟攸,八刑尚密,平反之吏,而失情;次骨之人,舞智而陷。刑靡定法,律正,徽妄施,手足安措!乃制太尉、州都督、修史、上柱、公忌,司空、上柱、英公,尚左射兼太子少、修史、上柱、燕公志,尚右射、修史、上柱、公遂良,青光大夫、守中令、修史、上都尉柳,青光大夫、守刑部尚、上都尉唐,太中大夫、守大理卿、都尉段玄,太中大夫、守侍郎、〔五〕、川公瑗,太中大夫、守中侍郎、修史、尉,朝大夫、守中侍郎辛茂,朝大夫、守尚右丞、都尉燕客,朝大夫、使持州事、守州刺史、都尉裴弘,朝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敏行,朝郎、守刑部郎中、都尉王恪,前雍州令、尉董雄,朝郎、行大理丞、路立,承奉郎、守雍州始平丞、尉石士逵,大理事、尉曹惠果,儒林郎、守律博士、尉司等,摭金之故事,石室之逸,捐彼凝脂,敦要,,研丘,撰律疏三十卷,削已了。三典之括,信百代之。之景,二而久;布之象魏,七曜而。庶一面之祝,超於殷;十失之,永弭於。朝堂,奉表以。臣忌等惶恐,首首。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六〕

  校勘

  〔一〕 律疏表 「疏表」原倒,文化本、岱本乙正。

  〔二〕 殷之后 「」原作「俟」,文化本改。按:此典出仲虺之:「攸徂之民,室家相,予后,后其。」

  〔三〕 信得而也 「得」原「德」,文化本改。按:泰伯:「泰伯其可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民得而焉。」

  〔四〕 天人 「天」原「大」,文化本改。

  〔五〕 守侍郎 「」原「皇」,文化本改。

  〔六〕 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按:原表文每句下附有文,跋亦是此山冶子所作,今除,附後:

     臣忌等言:

       秦以前,君臣通朕。尚虞,帝曰,,禹,汝亦昌言。禹曰,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是臣於君前尚予也。秦制,天子朕,臣下臣。以後因之。唐制令,皇太子以下,率土之,於皇帝皆臣。唐本,忌字,性通悟,博涉史。始,高祖兵渡河,春,授渭北道行典。乃太宗文德皇后氏之兄也。因政,李等一十九人撰成律疏,上表以。

     臣三才既分,法星著於玄象;

       易卦,立天之道曰,立地之道曰柔,立人之道曰仁,兼三才而之。天文志,太微帝座,南蕃中二星()曰端,曰左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法,御史大夫之象也。又,索九星,人之牢也。牢口一星,欲其。九星皆明,天下。七星,小赦。六星、五星,大赦。斧用,中空更(按:作元)。又,亢四星,天子朝,天下奏事,理功也。又,伐十星,主刈,又天。此言自天、地、人既分之後,刑法之星,上著於天文也。

     六位斯列,坎彰於易。

       易,八卦三,每卦之上,各重八卦,六十四卦,每卦六,初二三四五上六位。易卦,六位而成章。坎卦坎上、坎下重也。坎,也,陷也。上六于徽,于棘。重坎至于上六,之,陷之深,故有刑之象,如之徽,而于棘之中也。又,雅言,坎,律也。郭璞注,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量重也。

     故知出震乘,物成,

       易卦,帝出乎震。乾卦,乘六以御天。曰,物成。王弼注,易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

     莫不作以函夏,垂教以牧黎元。

       ,亦教也。函,方也。方夏,中也。文七命曰,函夏。序曰,足以垂世立教。牧,也。左曰,天生民而之君,使司牧之。黎元,民也。黎,黑。秦言黔首也。文,元元之民。古注,元元,善意也。光武,黎元所。黎,庶也。元元,言喁喁,可矜之。

     昔周后登,侯其茂;

       周穆王享百年,命侯司寇,作夏刑,以四方,名刑。,。茂,大。,法也。

     虞帝麓,皋陶其彝章。

       舜典,于大麓。孔安注,麓,也,使帝舜大之政。大禹曰,皋陶,惟臣庶,罔或干于正,汝作士,明于五刑。,始制也。彝,常。章,典也。

     大夫之述三言,金篆其高;

       左,昭公十四年,邢侯雍子田,久而成。士景伯如楚,叔理。宣子命,罪在雍子,雍子其女於叔,叔罪邢侯,(邢侯)怒叔雍子於朝。宣子其罪於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以直,也鬻,邢侯,其罪一也。己而掠美昏,以官墨,人不忌,夏曰,昏、墨、,皋陶之刑也。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叔於市。仲尼曰,叔向,古之直也。治制刑,不於,三叔之,不末,曰也夫,可直矣。平丘之,其也,以,不暴;季,其也,以,不虐;邢侯之,言其也,以正刑,不。三言而除三,加三利,益,也夫!金篆者,秦以前未有、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之鼎,而其功也。,已行之。,表之也。言大夫刑之三言,可以著之金篆,而表其已行之也。

     安之九法,玉牒播其弘。

       魏文侯於里悝,集刑典,造法六篇:一、法;二、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法;六、具法。又,相何,更加悝所造、、三篇,九章之律,是九法。玉牒者,文交,玉牒而刻鼎。又魏都,宇之宏。者,所以,法度之器也。言何安之九法,可以之玉牒,而播其宏大之也。

     前哲比之以防,往譬之以勒。

       前刑法志,制以止刑,防溢水也。後虞曰,刑者,人之勒也。

     重失序,之以存亡;

       白氏六帖刑法,重之序,慎深之量。言用刑重失其序,民命之存亡。

     猛乖方,之以得。

       左,昭公二十年,子有疾,子太叔曰,我死,子必政。唯有德者能以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死焉;水懦弱,民狎而之,多死焉,故。疾月而卒。太叔政,不忍猛而,多,取人於萑蒲之。太叔悔之曰,吾早夫子,不及此。徒兵以攻蒲之,之,少止。仲尼曰,善哉!政民慢,慢之以猛;猛民,施之以。以猛,猛以,政是以和。及子卒,仲尼之出涕曰,古之也。,所由之梯。言猛乖其方,由之而有得失也。

     泣辜慎,文命所以昌;

       向苑,禹出辜人,而泣之。史,夏禹名文命。文蜀都,天帝期而昌。

     剖心,夫於是覆。

       泰誓,今商王受朝涉之,剖人之心。冬月朝涉水者,其耐寒,而之。比干忠,曰,吾人之心有七孔,剖而之。又曰,夫受。孟子曰,之人,之夫。,覆也。言周武王所也。

     三族之刑,起於望夷;

       周罪人不孥,罪止其身,不及其家之人。秦始作夷三族法,父族、妻族、母族也。望夷,名,高令婿秦二世之地。秦因三族之刑,而身亡也。

     五虐之制,亡於涿鹿。

       史,乃用干戈,以征不享,侯咸,而蚩尤最暴虐,莫能伐。劭曰,帝,蚩尤作,不用帝命,遂作五虐之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中刑用刀,其次用笮;薄刑用鞭扑。乃徵侯,蚩尤于涿鹿之野。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鹿郡。遂擒蚩尤,身首。

     景峻,英有「踊」之;

       英指晏子而言。晏,字平仲,事景公。左氏,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景公曰,子居近市,乎?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踊者,故曰,踊。既已告於君,故叔向而之,景公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按:作溥)哉!晏子一言而侯省刑。踊,刖者之也。言受刑者多,故踊之也。

     周幽繁,人致菀柳之刺。

       毛小雅菀柳,刺幽王也,暴虐而刑不中也。

     所以,平除酷之刑;

       魏高,乃末曹氏代。,言魏而君也。魏司徒王朗,字景,封平侯。繇上疏,欲肉刑,令公卿共。朗以繇欲大辟之,以增益刖刑之。夫五刑之,著在律科,或(按:作自)有死一等之法,不死即,施行已久,不待假斧於(按:作彼)肉刑,然(按:作後)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酷,是以而不用。不用以,年百。今以之,恐所之文未彰於民之目,而肉刑之已宣於寇之耳,非所以人也。者百人,朗同者多。帝以、蜀未平,。

     金行提象,南削苛之法。

       以金德王天下,故曰金行提象,言取於金也。杜字元,南大,充等定律令。既成,注解,乃奏之曰,法者,墨之例,非理性之也。故文而例直,名省而禁。例直易,禁犯;易人知所避,犯於刑措。古之刑,之鼎,之金石,所以塞端,使淫巧也。今所注皆法意,格之以名分,使用之者名例以趣舍,伸墨之直,去析薪之理也。行於天下。

     而野,御辨登,

       周,惟王建,辨方正位,野。者,其之城涂,如身之有四。野者,治其野之丘甸洫,如之有。登者,北天,居其所而星拱之,人君之象,故人君即位曰登,亦曰登。

     莫不崇以弘,仁惠以裁化。

       大禹,下以,御以。序,,也,上以化,下立也。易,化而裁之。

     景以之茂,祚於是克崇;

       尚,命汝典,教子。子,子也,子也。景,大也。,亦大也。易,人之大曰位。祚,祚也。崇,高也。言家崇,仁惠,本支繁茂,祚延也。

     徽猷列於,名勒於青史。

       徽,美也。猷,道也。文琨,加其忠直,宣其徽猷。,桑初生之色,即色也。文序,文染翰,卷盈乎帙。言人君美道,具列於。名,大名也。前司相如封,前之所以永保名。青史者,古,凡者,竹汗之。文江淹,青史。言人君之大名,必勒於青史。

     暨炎委御,人物道,

       暨者,及也。炎者,也。以火德王天下,故曰炎。者,帝也。委御者,文魏都,宗委。至唐,代已多,此借以喻隋末之,君失其,而一人物之道也。

     翳三光,九服。

       翳者,蔽也。三光者,纂要曰,日、月、星之三光。以喻人君之明。言群邪如,以蔽君之明也。周,辨九服之,方千里,乃其外曰侯服、甸服、男服、采服、服、服、夷服、服、蕃服,是名九服。言遍於九服之也。

     秋卿司於邦典,高下在心;

       周六典,五曰刑典,以(按:作)邦。又秋官司寇,其,以佐王,刑邦。事始,舜以皋陶作士,乃理之官。周士。秦以李斯廷尉。因之,景帝改大理。梁秋卿。唐司刑。左曰,高下在心。不遵法度,而用心不公也。

    —z吏於爰,出由己。

       史,父安丞,出,守舍。,鼠肉,怒笞。掘窟得鼠及肉,劾鼠掠治,爰,鞫,取鼠肉磔堂下。其父之,其文如老吏,大,遂使。林曰,,囚也。爰,易也,以此易其。鞫,也。晏曰,,考也。爰,自不知此言,反受其罪,考三日,之,知前同也。鞫,一吏,其行也。此言吏爰,出入罪人,皆由己也。

     史溺灰然而被辱,

       史,御史大夫安,字孺,梁城安人也。其後安坐法抵罪,吏田甲辱安,安曰,死灰不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居何,梁史,遣使拜安梁史,起徒中二千石。甲亟走,安曰,甲不就官,我而宗!甲因肉袒,安笑曰,可溺矣,公等足治乎。卒善遇之。

     丞相背而行,

       史,侯周勃免相就,,每河守行至,周勃自畏恐,常披甲,令家人持兵以之。其後有人告勃欲反,文帝四年,下廷尉。廷尉下其事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吏,吏乃(背),之曰,以公主。,木也。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尚之,故吏教引。勃之益封受,以薄昭,及急,昭言薄太后,太后亦以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帽絮提文帝。帽絮,巾也。太后曰,侯皇帝,兵于北,不以此反,今居一小,反邪?文帝既侯,乃曰,吏事方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赦侯,爵邑。侯既出,曰,吾百,然安知吏之乎!者,以相也。

     戮逮灰,及偶,

       逮者,及也。史鞅,步六尺者有,灰於道者被刑。又史,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疏,乃史官非秦皆之,有敢偶者市。注云,禁民聚,畏其也。

     平痛冤之,

       史,秦白起括於平,秦射括,括,卒四十降。武安君前秦已至上,上民不秦而,卒反覆,非之,恐,乃而坑之。言罪四十人,所以痛冤之也。

     司切瘐死之魂。

       司者,官也。,司昭公知乎。宣帝,者或以掠笞若寒,瘐死中,朕甚痛之,其令郡上囚以掠若瘐死者,所主坐,召御史殿最以。囚徒寒病死,曰瘐死。

     遂使五之群,地;十角之旅,入天田。

       後:,大,尤,上江,青,(五)校,檀(),五幡,五,富平,索,皆名也。春秋括地象云,地有三千六百六。十角者,此皆形容隋亡,唐未之,天下大也。周:五百人旅。前天文志,左角天田,祥也,晨祭之。然此天田特借用其字,兵於天子之境土也。

     步於是,刑政於焉弛紊。

       桑柔,步蔑。朱子云,步也。刑政者,,道之以政,之以刑。文辨亡,皇弛紊。

     殷之后,多之君。

       仲虺之,攸徂之民,室家相,予后,后其!注,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其可息。多者,落曰,未堪家多。高祖,群臣曰,帝起微,反正。者,候也。

     大唐握乾符以期,得天而御。

       文都,握乾符,坤珍。又魏都,期而光赫。言大唐之君,握天受命之符,以期也。前高祖曰,旗尚赤,?於火德,自然之,得天矣。御,治也。,也。

     阪泉之巨猾,丹浦之凶渠,

       史,帝教熊V貅虎,以炎帝於阪泉之野,三然後得其志。文劭,丹浦非。良曰,唐虞,丹浦不服,帝征而克之。

     旬始而天,廓妖氛而清地。

       文京,旬始,群凶靡。旬始,星也。曰,天解。又,曰,大明氛。又,地理志,山河分戒,有南、北。

     朱旗乃城,高楚之功;

       朱旗者,文述高,神母告符,朱旗乃。又,五年,羽垓下,夜皆楚歌,知得楚地,羽走,是以兵大,灌追城。言唐之德,亦高於此也。

     裁麾西土,建翦商之。

       牧誓,武王于牧野。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王佐仗,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公篇,始翦商。翦,也。言唐之功,亦若此。

     六合而光宅,包四大以凝旒。

       六合者,四方上下也。典,光宅天下。言有光明之德,覆天下如屋宅。四大者,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玉藻曰,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域於是庭,殊方所以受,

       文李陵,死域之鬼。常武篇,殊方庭。又,文都,殊方。又,元伯(按:元伯作伯之)曰,解。

     航少海以朝,梯山以紫宸,

       大舟曰航,雄夏州箴曰,航海三,其竿。山海,皋之南望幼海。郭璞云,幼即小也。文皓,稽。山海,山里,高一千里。州星占,北辰一名天,一名北。北者,紫天主也。天子所居曰宸,故曰紫宸。

     椎髻之酋,加之以文冕;之,之以徽章:

       唐儒,中,高百、新、高昌、土蕃等酋,遣子弟入,鼓而升筵者八十人。文石,椎髻之,南越之俗也。又,交,越人以文冕。又,赤石,乃令。(),毛之地,在北海之北也。又,妃,崇徽章出寰甸。徽,旌旗也。章,旒也。言南而椎髻,北而,皆朝也。

     王之所不,山之所莫。

       唐初,入朝,冠熊皮,以金,身披毛帔,皮行而著履。古因奏言,周武王,款,周史集其事王篇。乃命立本之。禹侯於山,玉帛者。

     歌九功以?金奏,七政以玉衡,

       大禹,水火金木土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九惟歌。周,掌金奏。舜典,在璇玉衡,以七政。以璇,以象天之;以玉衡管,而之,以,以日月五星七政之行,今之天也。

     律增甲乙之科,以正俗;崇升降之制,以拯。

       前,宣帝曰,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息,生也。甲令,第一;乙令,第二也。文策秀才文曰,民俗弛,法令滋章。曰,升降上下,周裼,之文也。拯,救也。,也。

     巍巍,信得而也!伏惟

       ,乎,民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又曰:泰伯其可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民得而焉!

     皇帝陛下,

       唐制令,皇帝、天子,夷夏通之。陛下,?咫尺,上表通之。劭曰,王者有兵於陛之,臣於至尊不敢指斥,故呼陛下以告之,因卑以尊之意也。

     元纂,天人,

       杜左氏注,凡人君即位,欲其元以居正。文京,纂帝而天位。纂,也。,惟天大,惟之。言天之大,以兆民也。

     覆於乾坤,照於日月,

       易乾卦,夫大人者,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天地合其德者,覆也。日月合其明者,照也。

     坐青蒲而化光四表,丹而德被九。

       ,史丹伏青蒲奏事。青蒲,席也。尚曰,光被四表。明堂曰,天子斧,南而立。斧,斧屏,於牖之。篇曰,帝命式于九。(九),九州也。

     日旰忘餐,心存於哀矜;宵分不寐,志在於明威。

       旰,晚也。蜀志,葛亮上疏曰,陛下劬帝,旰食思政,人。刑曰,皇帝哀矜庶戮之辜。言唐帝日晚忘食,哀矜辜。唐李百曰,太宗及日昃,必命才之士,以清,一夜忘疲,中宵不寐。曰,天命明威,不敢赦。言唐帝中夜不,其志在於明天之威,慎用刑也。

     一夫向隅而躬,方有犯而罪己。

       刑法志曰,堂而酒,有一人向隅而悲泣,一堂皆之不。王者之於天下也,譬一堂之上也。,方有罪,在予一人。又,左,公十一年曰,禹、罪己,其也勃焉。

     仍三辟攸,八刑尚密。

       左,昭公六年,人刑於鼎,以常法,叔向始(按:作使)子曰:夏有政,作禹刑;商有政,而作刑;周有政,而作九刑。三辟之,皆叔世也。辟,刑也。尚洪曰,彝攸。,也。八刑者,周大司徒,以刑民,一曰不孝,二曰不,三曰不姻,四曰不弟,五曰不任,六曰不恤,七曰造言,八曰民。

     平反之吏,而失情;次骨之人,舞智而陷。

       前,不疑京兆尹,每行囚徒,有所平反,母即喜。史,杜周,南人,御史。周然(按:作少言)重,外,深次骨。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又,,杜人也。人多,舞智以御人。言陷人於。

     刑靡定法,律正,徽妄施,手足安措!

       靡,也。易坎卦,用徽,于棘。音,子玄云,三股曰徽,股曰,皆索名,所以禁囚。今言妄施者,刑不中也。曰,刑不中,民所措手足。自「仍」以下至此,皆言唐之初,恐用刑一定之律,吏所遵守,以致刑不中,所以命群臣定律也。

      乃制太尉、州都督、修史、上柱、公忌,司空、上柱、英公,

       李,字懋功,曹州孤人。本姓徐,武德二年李密朝,唐高祖喜曰,,臣。受(按:作授)黎州管,封英公,姓,附宗正籍。

     尚左射兼太子少、修史、上柱、燕公志,

       于志,字仲,京兆高陵人。太宗曰,今太子幼,卿以正道。太子承乾有,志欲救止之,上苑以。帝大,金十斤、三百疋。凡格、式、律、令、典,皆,。

     尚右射、修史、上柱、公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通直散常侍褚亮之子。博涉文史,工楷。

     青光大夫、守中令、修史、上都尉柳,

       柳,字子邵,蒲州人。以父隋使高卒焉,往迎,踊(按:作哀),夷人所慕。

     青光大夫、守刑部尚、上都尉唐,

       唐,字本德,京兆安人。侍御史,俄持披(按:作按)交州,出冤三千人,累大理卿。高宗常囚,不,帝喜曰,之要在用法,刻民,失其有罪,惟是折中,以朕意。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之常任州都督,受死,群臣,如法,戮於朝堂。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之之意。在律八,王族戮於,也;刑不上大夫,也。今之狼扈,死有咎。陛下以於他囚,故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帝舜所以用刑者,不可後世法。帝然之。之,高帝五世,由是免死。

      太中大夫、守大理卿、都尉段玄,太中大夫、守侍郎、、川公瑗,

       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定律令,建言:周律其二(按:作三)千,秦、後五百。依古繁,崇,以示惟新。於是皇律宜於者定之。刑部尚。瑗少行,博吏事。

     太中大夫、守中侍郎、修史、尉,

       ,州江都人。志文章,善,,後至公。

      朝大夫、守中侍郎辛茂,朝大夫、守尚右丞、都尉燕客,朝大夫、使持州事、守州刺史、都尉裴弘,朝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敏行,朝郎、守刑部郎中、都尉王恪,前雍州令、尉董雄,朝郎、行大理丞、路立,承奉郎、守雍州始平丞、尉石士逵,大理事、尉曹惠果,儒林郎、守律博士、尉司等,

       以上十人。律博士,魏曰,揭(按:作)奏,刑法家所重,而私所;者人命所,而用者所卑。置律博士,相教授。遂施行。律博士自此始也。

     摭金之故事,石室之逸,

       金,於金之中。要略,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文魏都,金石室,藏秘之所,帝王籍於此藏。史,太史公抽金石室之。序曰,摭群言,以立。

     捐彼凝脂,敦要。

       捐,也。文,秦法繁於秋荼,密於凝脂。敦,也。,此也。,略也。言家捐其繁密之刑,而敦此略之法也。

     ,研丘,

       序,垂世立教,典誓命之文。研,究。,考也。又曰,研精覃思,博考籍。伏、神、帝之之三,言大道也;少昊、、高辛、唐、虞之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之八索,求其也;九州之志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所宜,皆聚此也。春秋左氏曰,楚左史倚相能三、五典、八索、九丘,即上世帝王也。言此律疏亦研上世帝王之也。

     撰律疏三十卷,削已了。

       春秋曰,孔子作春秋,,削削。,存之於。削,去而不也。曰,令有司定法,削即削,即。服虔曰,言君意。

     三典之括,

       周,建三典以刑邦,四方:一曰,刑新邦用典;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曰,刑邦用重典。荀子法行篇曰,良之多病人,括之多枉木。括者,正曲木之器。言此律信乃三典之括。

     信百代之。

       者,孟子曰,人既竭目力焉,之以矩,以方平直,不可用也。,取其平;,取其直。言此律信能百代之後,取其平直也。

     之景,二而久;

       文修答淄侯曰,功景。易曰,易有太,是生。言此律可以刻於家重器之上,天地同其久矣

     布之象魏,七曜而。

       象魏者,周秋官,正月之吉,刑象之法於象魏,使人之。象魏,雉也。纂要云,日、月、五星,之七曜。易,象著明,莫大於日月。言此律者,布之於,如日、月、五星於天也。

     庶一面之祝,超於殷;

       庶者,庶也。史,殷出野,四面,祝曰:天下四方,皆入吾。曰:嘻,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侯之曰:德至矣。超,也。,也。言唐帝撰此律,好生之德於殷家之也。

     十失之,永弭於。

       路舒曰,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之吏是也。今治者,上下相,以刻明,深者功名,平者多後患。弭,止也。言有此律,永人十失之也。

     朝堂,奉表以。臣忌等惶恐,首首。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永徽,唐高宗年也。

国学经典 |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楚辞补注]

蒙部

读书人网 >唐律疏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