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均曰:“其人醇醇”,各本作“其民”,御注、王弼、高作“淳淳”。 振玉曰:景、敦煌、景福三本均作“□□”。 武雄曰:敦、遂二本“醇醇”作“蠢蠢”。
之案:河上公作“醇醇”,意林引作“??”。柰卷、同河上;正、彭、同王弼;王羲之此石同。“醇”、“淳”古通用。曰:“子性篇‘淳散’,文:‘淳,本亦作醇。’是其。”又敦、遂二本作“蠢蠢”。文:“蠢,也。”又重言,形字。左昭廿二“今王室蠢蠢焉”,注:“貌。”文引作“”。又傅、范本及本作“”。春秋繁露:“者,喜之貌也。”文:“,富也。”又淮南道引作“”,即,亦即,要之皆愚而知之貌也。又“”,傅、范作“”。范曰:“音。”案“”、“”可通用,二十章。“”,文:“也。”楚惜“中瞀之”,注:“也。”疑“”本或作“”。夏竦古文四引古老子有“”字,作□。
易鼎曰:按道德指云:“不施不予,;民思,墨墨。”“”即是“”之文,“”即“??”之文。傅奕本作“”、“”,即本此也。
其政察察,其人??。
振玉曰:敦煌本“其政”二字。
之案:傅、范本“察察”作“靓觥薄S种T本“人”作“民”,遂州本作“人”。“?”,本作“缺”。文:“缺,器破也。”朱曰:“按瓦器破。又按字亦作‘□’,因‘?’。”
,福之所倚;福,之所伏。熟知其?
可均曰:御注作“兮福所倚,福兮所伏”。河上、王弼有“兮”字,“之”字。
之案:景福、溪、正、彭、范、高、王羲之、孟河上、王弼同。遂州本二“兮”字。又“熟知其”,本“熟”皆作“孰”。此言人不知福之所也。文子微明篇云:“利害同,福同,非神莫之能分,故曰:‘兮福所倚,福兮所伏,孰知其?’”氏春秋制篇云:“故者福之所倚,福者之所伏。人所,人焉知其?”荀子正名篇云:“不正於欲,而人以福;福於,而人以。此亦人所以惑福也。”又大略篇云:“者在堂,者在。福,莫知其。”此所云:“夫之福,何;命不可,孰知其?”皆出於老子。又非解老篇云:“故曰‘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故曰‘福兮之所伏’……故人曰:‘孰知其?’”培以所引於“兮”句下有“以成其功也”五字,疑此多佚文。又御四百五十九苑引老子曰:“得其所利,必其所害;其所,必其。人善者,天以福;人不善者,天以。故曰:‘兮福所倚,福兮所伏。’”易鼎以所引疑此逸文。老子只此三句,非“以成其功也”苑引“故曰”以上,皆後人老子之旨,非其本文,不可不辨。
其正。政奇,善妖。
可均曰:“其正”,御注作“正邪”。“政奇”,各本作“正”。 振玉曰:“妖”,御注本作“”,敦煌、景福二本作“”。
沅曰:傅奕作“?”,河上公作“”,王弼作“妖”。案“ 妖”作“□”,古“”字。
之案:傅、范皆作“?”,作“□”,御注作“□”,邢玄、、彭作“”,遂州本作“”。“”、“?”、“”通。玉篇示部:“,於切。天反,地反物,文作□。”又言部:“,也。”黎本玉篇:“□,於反,字亦字也。”夏竦古文四引古老子作“”(□)。又案“其正”,“ 正”“定”,言其定也。玉篇:“正,也,定也。”此作定解,言福倚伏,孰知其所?其定,即莫知其所也。傅本“正”下有“邪”字,“邪”同。又奚侗改“正”“止”,天下之一治一,其始卒若,止境。可通,但嫌以意改字,奚於四十七章改“不行而知”作“不知而行”,均所根,校勘家所不取。
人之迷,其日固久。
可均曰:“人之迷”,御注、河上、高作“民之”。
之案:溪、正、、范、同御注。彭作“民之迷也”。“其日固久”,御注作“其曰固久”,作“其曰固已久矣”,“ 曰”字。王羲之、范、彭作“其日固已久矣”,易明夷王注引及法言卷十李注引同。、傅本“久”下亦有“矣”字,范同。“人之迷”,案非解老曰:“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迷。”是也。
是以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
可均曰:“廉而不害”,御注作“不”,王弼作“不”。 振玉曰:文、河上作“害”,景、景福、敦煌三本均同。
之案:柰卷、室町、作“害”,遂州、溪、正及武敦本作“”,非解老引此,乾道本作“”,道藏本作“”。圻云:“藏本乃以他本老子改耳,非自作。”王先慎云:“ 、近而,非子本作也。”今案作“”是也。傅、范本均作“”,淮南道引亦作“”。景本作“害”,乃涉上文“割”字而。“”,子文:“居反,司云:也。”、害同。“廉而不”上文“方而不割”文。方,方正也;廉,廉隅也:皆角刺之意。注荀子不苟篇“廉而不”曰:“廉,棱也。文:‘,利也。’但有廉隅,不至於刃也。”此於。“廉而不”一,荀子中。法行云:“廉而不,行也。”辱云:“廉而不者,也。”又聘“廉而不”,疏:“廉,也。”皆此同。
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可均曰:“不曜”,御注作“耀”,王弼作“”。
沅曰:王弼“”作“”。“”俗作“耀”。
振玉曰:景、景福、敦煌三本作“曜”。
王先慎曰:文“耀”字,河上公作“曜”,傅本作“”。李本作“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光而不,廉而不”,各本全,倒。
之案:“曜”、“”、“耀”古通用。今柰卷、室町作“曜”,溪、正、、、彭、、傅、范作“耀”。名:“曜,耀也,光明照耀也。”玉篇:“曜,余照切,照也。亦作。”子刻意篇:“光矣而不耀。”司曰:“光耀天下,反名。”文又作“”。玉篇女部:“‘’,徒了、徒聊二切。,往也。”亦可通。
【音】此章江氏:、醇(文部,,平),察,缺(祭部,察音掣),、倚(歌部,倚音□),福、伏、(之部,福,方逼反,伏,扶逼反)。奚侗:伏、、止,奇、妖。歌、宵相,如易大、弱之例。割、、肆、,以割、、肆,音,如□音,□□得,若瘛8弑h:(一作“”)、淳(一作“”),妖、久,(一作“”,一作“害”。)、割。姚文田、奚侗、柱、高本皆未知此章之首尾。
炎武唐正卷八四:“倚”,古音於我反。老子“兮福所倚,福兮所伏”,倚,福伏。
江有古曰:古人有一句首尾者,如老子“兮福所倚”二句是也。
江永古入第三部:“缺”,苦穴切。老子:“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右景碑本六十八字,敦煌本六十四字,河上、王本七十字,傅本七十三字,范本七十一字。河上“化第五十八”,王本“五十八章”,范本“其政章第五十八”。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